孔子到底伟大在哪?孔子伟大之处在于他本人是真的热爱学习探索内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很高兴吗?(注意不是学习并复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我们一起学习,不是很快乐吗?(注意朋不是指一般的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了解我,我不烦恼,而是去做出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事,去了解别人,这不是君子该做的吗?

身教胜于言教。孔子还用教吗,他本人的经历就已经是很好的教材了。我想到印度神秘家萨古鲁曾经说过的话:“你在生命中能做到的最伟大的事就是活到你的巅峰状态,并树立一个榜样:证明有一种方式可以超越所有的局限。”孔子做到了,他探索并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向世人证明了冲破时空的可能。
现如今有多少老师活在头脑中,只会照本宣科不去钻研学问,却钻研权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可曾想过,学生是平等的,如果这个社会上连学校学生都要分个优差中,那全社会的幸福从何谈起。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动不动就体罚,辱骂,考高一点就笑脸相迎,考低一点就对你爱搭不理。学习完全变成了一种交易。分数才能买来尊重和爱。可这些对人成长至关重要的东西,不应该被当作筹码,用来强迫控制。

《幸福的勇气》上说表扬和批评都充满了杀伤力,因为他创造了一个“赏罚”的环境,让教育由协作变成了竞争,将孩子们置于竞争原理之下,不久,孩子们就会形成“他人都是敌人”或者“人人都在找机会陷害我,绝不可大意”之类的生活方式(世界观)。
这样说很多老师很委屈,觉得升学率等指标在此,没有办法不创造竞争环境。但人才是主体,世界是客体。如果让外在的世界环境“指标”变成了主体,人就成了奴隶,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平衡和自由。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所以无论怎么行为,万变不离其宗,做好一个老师首先就要做好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人,像孔子一样连接上自己的内心,活出内心的喜悦富足,而不是做一个失去自己的教书机器,任由指标摆布。至少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践行去学习,从自身做起,教育才有希望。

说一下我认为的孔子目前两个大贡献。
第一,有教无类。这一点使我们中国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使各民族能够和平共处,互相包容和尊重。避免了我们国家出现其他国家极强的排他性,种族主义泛滥的问题。
第二,制定了“人”的标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那么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孔子制定的标准,“仁义礼智信”合格的人,才算是完整的人。

当然还有其他的贡献,我暂时没有总结出来,但是我认为朱熹的那句“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还是非常中肯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