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都做了些什么(揭秘短命皇帝的事迹)

  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李自成做皇帝,可不止42天。李自成曾经在一年内称帝两次。

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次称帝,地点在西安,时间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

  第二次称帝,地点在北京,时间在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而李自成去世的时间,在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同时,李自成至死也没有宣布过自己退位。也就是说,如果以李自成第一次称帝来说,他做皇帝的时间是一年四个月。即使是按照第二次称帝的时间算,也做了整整一年皇帝。

  怎么算,都不是“当了42天的皇帝”。

  至于可不可以“称帝两次”,那当然可以了。清朝的顺治帝也是两次称帝——盛京称帝一次,打进北京后,又称帝一次。

  尽管在《明史》有“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等语,写的是称王。但是《明史》不也是清人编的吗?况且,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前一年,就已经在湖北襄阳称王——新顺王。

  那么,这个42天又是怎么来的?

  其实,42天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北京的时间。

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都做了些什么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打进北京;五月三十日,李自成逃离北京。如果单独看李自成自己在北京的时间,还不够这个天数。因为在这期间,爆发了山海关之战——李自成率军出京,与吴三桂、清朝联军作战十几天,作战失败,李自成逃回北京。

  至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为什么没能在北京坐稳,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山海关大战。很多人把目光集中在李自成在北京城内做的事情上。且大多总结为一件事:搞钱。或者说,李自成只知道搞钱,激起旧势力的反抗,最终失去了支持,才逃离北京的。简单说就是,只知道搞钱,不懂统战。

  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安葬了崇祯帝,封了崇祯帝的继承人太子朱慈烺为宋王,派出投降的明军将领去招降其他未降服的将领,并留下部分亲信监督长城沿线关口的已投降的明朝军队,恢复防御清军的功能。

  而在京城的官员,四品以下的都照旧供职。

  被诟病的有两件事,一是李自成封了一个原明朝的宫女窦美仪做自己的妃子,另一个是对明朝三品以上的官员进行拷掠。

  但是,封了一个前朝宫女做妃子就被认为是沉溺于温柔乡,不思进取,也并不合适。毕竟李自成没多久就开始亲征吴三桂,没在宫里待多久。而拷掠前朝高官这件事,是交给刘宗敏做的。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副夹棍,对八百名明朝高官进行拷掠索饷。共获银七千万两。但当其发现问题后,李自成下令,所有在京追赃行为,一律停止。时间截止于四月八日,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三天。

  所以,这两件事(封窦美仪为妃、对高官拷掠索饷),并不是导致李自成政权败走京城的主要原因。真正决定李自成匆匆离开北京的,恰恰是在北京城外六百里的山海关。

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都做了些什么

  居庸关的守将唐通,投降李自成后,又被派去镇守山海关,去替换吴三桂。唐通与吴三桂算是同僚,李自成又许给吴三桂封侯的承诺。

  吴三桂在明朝灭亡后,困守孤城,没有后援,眼看也要坐吃山空。所以,当唐通来到山海关后,吴三桂没怎么犹豫就离开了山海关,向北京赶来。

  李自成一路从西安打进北京,沿途边关已经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又派自己的亲信监视边关,所以这些边关也就转变为清军入关的阻碍。如果一旦清军翻越长城后,面对的是已经恢复了长城抵御功能的守军。即使清军能够打到北京城下,也会遭到“以逸待劳、以众击寡”的大顺军的痛击。

  如果这个战略得以实现,那么历史可能真的被改写了。

  可现实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吴三桂走到玉田县的时候,得知其父吴襄遭到拷掠,其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于是,吴三桂打着为崇祯复仇的名号,返回山海关,袭击唐通的部队,重新夺回山海关的兵权。同时,吴三桂还接收了唐通带去的七千昌平兵,补充了自己在山海关的兵马。由此,吴三桂的关宁军兵力达到八万。

  李自成在北京的兵力不超过十万,除去布防在长城沿线的兵力,在北京只留下了一万兵,剩下的六万兵力则由李自成、刘宗敏率领赶赴山海关,去征讨吴三桂。

  不过,六百里的路程,李自成走了九天,显得稳操胜券。吴三桂的关宁军更是以逸待劳。大顺军与关宁军,六万对八万,势均力敌。

图片[4]-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都做了些什么(揭秘短命皇帝的事迹)-二娃高端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