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鳌拜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原因(他手下可是有40万大军啊)

  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历史上的鳌拜是皇太极的死忠!根本没有反叛之心!更别说篡位推翻康熙!他就只是专权而已!

揭秘鳌拜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原因

  鳌拜之所以不推翻康熙帝,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鳌拜喜欢权力,但只想当霍光那样的人物,而不是推翻康熙帝,自己当皇帝;

  第二,鳌拜没有推翻康熙帝的实力,所谓四十万大军,不过是纸面上的,他要是真的造反,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从本质而言,鳌拜并没有造反之心,只是权力欲大了点。

  鳌拜的出身很显赫,他的祖父是苏完部落的首领,伯父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父亲则是八门提督(盛京时期)卫齐。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鳌拜就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

  皇太极继位之后,对鳌拜也十分重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鳌拜的地位不断攀升,成为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并且战功赫赫,被称之为满洲第一勇士。

  而对于皇太极,鳌拜则充满了感情,他用自己的忠心和表现来回报皇太极,君臣之间的关系十分和睦,堪称一代佳话。

  皇太极去世之后,皇太极长子豪格与多尔衮展开皇位争夺战,索尼、鳌拜等两黄旗大臣极力支持豪格继位,为此与多尔衮爆发了激烈矛盾。

  后来,在多尔衮和豪格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众人推举顺治帝继位,多尔衮则成为摄政王。

  在多尔衮执政的七八年时间里,鳌拜因为拥护顺治帝,又不愿意依附多尔衮,而遭到了多尔衮的严厉打击。

  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关于鳌拜遭受多尔衮迫害的记录,就至少有三次,鳌拜三次被问罪,还差点丢掉性命,但他依然不依不饶,而是极力支持顺治帝。

  由于鳌拜忠心耿耿,史书说他“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因此在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帝将其引为心腹,并委以重任。

  在这段时间里,鳌拜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以一个军机重臣的角色,参与了清朝许许许多多重大事务的决策,这为他日后成为辅政大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且,鳌拜展示出的忠诚,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强烈,他因此受到了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极度信任,甚至被当做家人来看待。

  比如说,有一次鳌拜生病了,顺治帝竟然亲自前往问候;后来,孝庄太后生病了,顺治帝日夜侍奉,鳌拜虽然是臣子,却也站在大殿外等候,随时听候召唤。

  由于鳌拜军功大、威望高、足够忠心,且政务能力很强,所以在顺治帝去世之前,就让鳌拜成为了辅政大臣之一。

  当时,顺治帝一共给儿子康熙帝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为首的是重臣索尼,其次是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排在最末的才是鳌拜。

  与皇太极和顺治帝不同的是,康熙帝年幼无知,鳌拜跟他没什么感情可言,并且鳌拜又只是个耿直的武夫,并不懂得太多大道理,他做不到对康熙帝,像对待皇太极和顺治帝那样。

  鳌拜只知道,自己忠于大清,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足够了,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他忽略了康熙帝的感受,尤其是在他当权之后。

  康熙帝继位之初的三年时间里,鳌拜还是很不错的,他与其他三位辅臣关系很好,四人一起将清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段时间里,四大辅臣的功绩主要有,消灭了南明残余势力,打击了地方武装势力,恢复了社会经济活力,增加了农业生产产出,等等。

  当时,有个朝鲜使者到清朝朝贡,就曾不无感慨地说,清朝“府库充溢,年谷屡登,人物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到了康熙帝继位的第四年,情况就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先是作为首辅的索尼,开始时常生病在家休养,不怎么处理国事了。

  索尼不在,鳌拜的话语权就逐渐加大了,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随着年纪和地位的增长,鳌拜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他自恃功劳大、威望高,就不把索尼和苏克萨哈等人放在眼里。

  并且,因为镶黄旗和苏克萨哈所在的正白旗圈换土地一事,鳌拜联合遏必隆,对苏克萨哈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苏克萨哈之所以无法对抗鳌拜,还在于他最初是依附多尔衮,后来多尔衮病逝,他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多尔衮的,因此被人所不齿,在朝中地位比较尴尬。

  至于说遏必隆,他也是镶黄旗人,虽然位在鳌拜之前,但也只是因为出身比较好而已,他其实一直都只是鳌拜的小跟班。

揭秘鳌拜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原因

  其次,鳌拜的能力确实强,对各种政务比较熟悉,提出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这就导致他虽然地位排在最后,但执政功劳却是最大的。

  并且,鳌拜在朝为官几十年,人脉很广,尤其在军中威望很高,这一点是其他辅臣所不具备的。

  就这样,随着索尼的隐退,以及苏克萨哈也被打压,鳌拜成为了实际上的第一辅臣,权势无人可及。

  古人常说,高处不胜寒,但鳌拜却认为自己站得不够高,因为他还无法做到一言九鼎,距离霍光的权势差远了。

  当时,康熙帝虽然年幼,但也逐渐明白一些事理了,认为鳌拜把持了权力,就感到有所不满。

  因为心中不满,所以对鳌拜的一些做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这就让鳌拜很不爽了,他认为康熙帝还没有亲政,就不应该做决策。

  于是,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但鳌拜的咄咄逼人,终于压制住了皇权,他因此感到志得意满,就对权力越发痴迷了。

  但是,鳌拜同时也知道,康熙帝迟早有一天是要亲政的,到那个时候,他的权力就要交出去了。

  该怎么办呢?

  鳌拜其实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能做的唯一件事,就是在康熙帝十八岁亲政之前,尽情地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

  康熙六年,索尼因病去世了,他去世前上书康熙帝,请求康熙帝效仿顺治帝十四岁亲政的先例,也在十四岁的时候亲政。

  索尼不亏是老谋深算,一招就点中了鳌拜的要害,但康熙帝认为时机不成熟,就没有同意,而是让鳌拜继续辅政。

  所谓的时机不成熟,其实是康熙帝内心深处的一丝丝隐隐担忧,他知道鳌拜在朝堂上有很多党羽,万一他亲政之后剥夺鳌拜的权力,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索尼去世之后,苏克萨哈就升级成为首辅了,作为宰相当中的第一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政治风向标。

  索尼去世后不到半个月,苏克萨哈为了反击鳌拜,向康熙帝上书一封,说自己愿意辞职,去给顺治帝守陵。

  这件事其实暗藏深意,因为作为首辅的苏克萨哈如果辞职,那遏必隆和鳌拜,还能继续辅政吗,他们也应该辞职才对。

  鳌拜得知这件事之后,感到十分担忧,如果他愿意的话,这个时候他就应该造反,不然等到康熙帝亲政了,一切就都来不及了。

  但是,鳌拜并没有造反,而是干了一件疯狂的事情,为了阻止苏克萨哈辞职,他罗织了苏克萨哈的几款大罪,然后与遏必隆一起,下达了杀掉苏克萨哈,并将其灭族的诏书。

  据记载,鳌拜在上奏杀掉苏克萨哈之事的时候,康熙帝就是都不同意,但鳌拜却上前拉扯康熙帝的衣袖,康熙帝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可见,鳌拜是真的着急了,他非常担心自己丢掉权力,为此他不惜逼迫康熙帝杀掉苏克萨哈,除此之外他没什么好办法了。

  苏克萨哈死后,就只剩下遏必隆和鳌拜了,鳌拜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而康熙帝的反击,也从这一刻开始。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康熙帝宣布亲政,虽然他继续让鳌拜辅政,但鳌拜在法理上已经不具备执政地位了。

  这个时候,鳌拜如果有心的话,也应该起兵造反,从而维护自身地位,但他依然没有这么做。

  当然了,鳌拜不想造反,但也不想还政于康熙帝,而是继续以执政者的姿态示人。

  鳌拜的权势有多大?

  当时在康熙帝身边有个叫做白晋的传教士,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是这么说的:

  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大臣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

  可见,鳌拜确实对皇权形成了严重威胁,实际上他就是无冕之王,拥有最高权威。

  鳌拜没有造反,康熙帝或许也不认为他会造反,但康熙帝想要夺回权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揭秘鳌拜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原因

  就在鳌拜志得意满之时,康熙帝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将其骗入宫中,然后让布库少年就将其逮捕了。

  如果鳌拜要造反,他怎么会那么好骗呢?如果鳌拜要造反,康熙帝又怎么敢轻易动他呢?

  只能说,康熙帝的运气是真的好,遇到了鳌拜这种喜欢权力但又没有反心之人,这一点甚至比霍光还要纯粹。

  鳌拜被捕之后,他的部下们没有一个人起兵造反,这就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鳌拜压根就没跟他们商议过造反之事。

  并且,在康熙帝给鳌拜定的30条罪状之中,根本就没有悖逆、造反之类的字眼,全部都是鳌拜结党营私、善权枉法、贪污受贿之类的罪过,可见康熙帝也不认为鳌拜会造反。

  再一个就是,鳌拜本来是被判死刑的,但他在面见康熙帝的时候,将自己身上的伤口给康熙帝看,其实就是在证明自己是忠于清朝的,而康熙帝也被他感动了,最后只将他禁锢起来,子孙后代也没有受到牵连。

  反观多年之后同样作为宰相的索额图,就被康熙帝杀掉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曾挑唆太子胤礽造反,康熙帝盛怒之下将他处死,还说他是大清第一罪人。

  可见,在康熙帝心中,索额图才是十恶不赦的那个人,鳌拜的威胁远比索额图要小,因此得到了保全,只不过鳌拜突然从巅峰跌落,心理落差太大,才抑郁而终的,比不是康熙帝要杀他。

  那么,鳌拜如果真的造反,他有这个实力吗?

  有人说,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想他真的可能会造反,但实际上他能够掌握的军队,其实是很少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清朝的军队,无论是禁军、八旗还是绿营兵,都有各自的统帅,鳌拜虽然是辅政大臣,但他想要调动这些人,尤其是让这些人跟着他造反,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关于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首先,鳌拜虽然是旗人,但说到底是爱新觉罗氏的奴才,如果他想造反,那八旗旗主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因为这些旗主都是爱新觉罗氏,谁将将江山送给异姓人,而且是个奴才呢?

  其次,鳌拜虽然是辅臣大臣,但想要大规模调动军队,困难还是很大的,这是专属于皇帝的权力,是需要皇帝点头的,但鳌拜如果想要谋反,显然不可能体现请示顺治帝。

  那么,鳌拜能够调动的军队,究竟有多少人呢?

  其实,并不是很多,从鳌拜在军队的职务来看,他作为非宗室成员,已经做到了正二品的护军统领了,但能调动的军队,也只是镶黄旗的一部分兵力而已。

  鳌拜在军队中最大的势力,其实是他的亲帮着他控制的京城一部分禁军,但整体实力与整个禁军体系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也正是因为鳌拜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康熙帝这才敢在将他骗入皇宫抓捕。

  而康熙帝之所以要采取抓捕这种方式,而不是直接派遣军队抓捕鳌拜,还在于鳌拜党羽众多,康熙帝的一举一动,都在鳌拜的监视当中,或许还没等他调动军队,就被鳌拜的党羽们“劝阻”了。

  康熙帝知道鳌拜会造反,但想要彻底扳倒鳌拜,还需要擒贼先擒王,只有先抓住鳌拜,反对鳌拜的人才敢站出来弹劾,而鳌拜的党羽们也会为了自保而反水。

  最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是这样的,鳌拜被捕之后,弹劾他的奏折满天飞,而他的众多党羽们为了自保,也纷纷站出来揭发他,康熙帝有了根据之后,才给他定罪的。

  当然了,站在鳌拜的立场来说,他之所以不造反,或许跟他的军事力量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鳌拜的执政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他使用的都是政治手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结党,排除异己,完全没有使用军事手段,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军事实力。

  一个对比是,多尔衮执政的时候,别人最怕的地方,并不是其他什么事,而是他作为爱新觉罗氏家族的一员,掌握着相当强的军事实力。

  但即便如此,多尔衮依然造反了好几位旗主的威胁,这是阻碍他成为皇帝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说,多尔衮尚且不能在军中只手遮天,就更不要说只是奴才的鳌拜了,只要鳌拜表露出一丝丝反心,我想八旗旗主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其实跟霍光是非常像的,他与霍光相比,野心是一样的,但在朝中地位比不了霍光,自身实力也比霍光差,还比霍光少了一点点智慧。

  鳌拜的所作所为,直接暴露了他就是一介武夫这个特点,清朝的皇权如此集中,他还敢欺负康熙帝,简直就是在找死。

  多年之后,雍正帝当了大清皇帝,他在读到鳌拜的记载之后,也认为鳌拜没有造反之心,只是对皇权形成了压制,总的来说功劳大约罪过,于是恢复了鳌拜的一等公爵位,由鳌拜的儿子纳穆福继承。

揭秘鳌拜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原因

  并且,从雍正帝开始,历代清朝皇帝对鳌拜的后人,都是很照顾的,可以说让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的,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鳌拜从无反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