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这本书都讲了什么(很多人没看懂)

  《传习录》归根结底都讲了什么?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以一种本心的主观视角洞察世事人情,书中尽显一种将本心与道理合二为一,臻于至善的淡然境界。“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思想也开启了人本主义、思想解放的浪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传习录》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传习录》一书成书于明朝,以语录和论学书信的形式记录,其中涵括了王阳明众多的哲学思想,其中对当世和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其对“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心学思想的哲学问题的阐述。

  “心即理”由陆九渊最先提出,《传习录》很好地延承了这一理念,并将陆九渊的本心思想深化为良知,将人性的善作为封建伦理的基础。

《传习录》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同时,他将孟子的“良知”学说发挥到了极致,摆脱了孟子将良知局限于情理之中的时代束缚,批判继承宋儒的“天理人欲”观,将良知上升为天理的高度,而产生良知的本心则为万物的根本道理,所谓“心即理也”。

  虽然王阳明和朱熹都曾提到过“存天理,灭人欲”,但实现的途径有所不同,王阳明主张回归本心,通过良知去判定是非,即所谓的“致良知”。

《传习录》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在认识和实践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上,王阳明与朱熹、程颐等人存在较大的分歧,朱程认为知为本,先知才可行,而王阳明在参考陈淳提出的“知行不分先后”的观点后,总结深化为“知行合一”。其观点非常有利于道德善心的培养,很大程度上突出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致良知”重视道德的实践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朱熹知行学说中对于客观知识理论的重要性,将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混为一谈。

  “知行合一”的提出根本上是为了巩固“良知” 的立言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习录》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整体来看,“心即理”理论等心学思想在人生三个不同的阶段(启发人智、深入自我、回归本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从引导时代思潮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讲,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具有创造性、深邃性、突破性的特质,分别对应其思想的表象、本质和内核等层面;从客观角度来看,王阳明的思想与同时代的各种思潮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打破了物质社会下思想淡化、固化、僵化的被动格局,把本体论、可知论等意识尝试性地在农业封建社会传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