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常事件前因后果到底怎么回事(看旗人是怎么说的)

  一九二九年一月,张学良处死杨宇霆、常荫槐,在当时是一件各方所注意的大事,也的确对当时的东北政治起了重大影响。张学良为什么要杀杨、常,外间传说不一。其实张同杨、常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久,决不是偶然的事件。兹就身经目睹,缕述于下。

杨常事件前因后果到底怎么回事

  张学良与杨宇霆、常荫槐之间的矛盾

  张学良处死杨、常,有许多远因。首先,杨宇霆是一个自视甚高、野心很大的人。张作霖对他极端宠任,倚之如左右手,甚至将个人私章交给他,东北军政一凭他作主。杨宇霆也以诸葛自命,骄纵态睢,不可一世。从第一次直奉战争以迄第三次东北军进关,杨一直左右着东北军政,真可谓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张学良对于杨宇霆之在妄行径自然深为不满,但格于乃父,亦无可如何。杨宇透兼任督办的奉天兵工厂,规模庞大,经费开支占东北支出第一位。但是这个举国闻名的兵工厂,竟弊端百出,贿赂公行。这是当时东北尽人皆知之事。为了促使杨宇霆觉悟,张学良特请得乃父的允许,另外办了一个迫击炮厂,由其讲武堂同学李宜春担任厂长。这个迫击炮厂组织规模小,经费开支少,但出品精良。即使如此,也未能丝毫打动杨宇霆。这是张杨矛盾的一个远因。

  杨宇霆计谋多端,工于权术,他居心要在东北树立一己的势力。在王永江代理奉天省长时期,任用官吏都要经过王的选拔,杨无从插手。但从王去任以后,刘尚清、莫德惠继任省长时期,杨宇霆挟其威势,开始大量安插他的党羽,举凡各县县长、税捐局长、警察局长,有缺即补,随后又进一步向吉林、黑龙江两省发展。于是东北政治人事大权几已尽入杨宇霞掌握之中。但杨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处心积虑地打算将他的嫡系日本士官派插进东北军,企图逐渐掌握东北实际军权。然而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吴俊升、张作相是张怍霖创业的伙伴,各有各的门户,他是无法插入的。以精锐著称的三,四方面军为张学良、韩麟春所统领,杨企图插入军官也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引用日本士官同学于珍,建立预备军,大量储备日本士官派嫡系军官。他用盖有张作霖图章的命令通知各军,无论官兵出缺,一律不得自行填补,必须由预备军中调入补充。他认为实行这个办法,渐渐就会将他的士官系陆缕插进东北全军,东北军自然就会全部成为他的势力了。郭松龄识破了他的阴谋诡计,密告张学良并竭力阻止这一阴谋的实现。杨自然衔恨郭松龄达于顶点,乃用尽方法图谋去掉郭而后快,以致郭最后倒戈。这是张杨矛盾的又一远因。

  一九二四年二次直奉战争,东北军获得胜利,杨宇霆本毫无战功,竞出任江苏督办,但未经几时即为孙传芳、陈调元所逐,狼狈逃回奉天。一时东北军中窃窃私议,议其无能。他为了图雪惨败之耻,竭力怂恿张作霖再次发动战争,以达到他重

  返江南的甘的。张学良则主张休养生息。结果张作霖仍然听从了杨宇霆的主张,东北军第三次进关参加了内战。这时韩嶙春因病,杨宇霆与张学良同任三、四方面军团长。杨一旦掌握了军权,兴高采烈,骄纵益甚,从沈阳出发,他携带“张仙”、“马神仙”等四名术士,另乘一列专车,凡悬作战措施,都要先经术士选择吉日吉时,始行采取行动。张学良颇不以他这种举动为然,不过由于劝限无用,也只好听之。但事有凑巧,一天专车停在京汉线上的马头镇车站,突然一只白兔闯进车内,旋即逃脱。这些术士乃向杨说:“卵酉相冲, 下午酉时必有不幸发生,赶快将车退出马头镇。”不期下午竟真有敌人骑兵冲入车站放火烧房之事。经过这一巧合,杨字霆认为他有神机妙算的术土拱卫左右,越发滋长了他弄权的野心。张学良从此更轻其为人,而杨也不将张放在眼中,双方芥蒂愈来愈深。这是张杨矛盾的第三个远因。

  张作霖就任大元帅之后,杨宇霆益见宠任,言听计从,因而得以进一步控制了军政重权。同时他又与掌握交通大权的常荫槐深相结纳,成为死党。但张学良亦有他的雄厚的力量,当张作霖在世之际,杨、常虽极尽骄慢恣睢,然碍于张作霖,因而同张学良只有暗斗而无明争。不过张同杨、常之间的矛盾根子,已经很深了。

  张作霖死后张与杨常关系进一步恶化

杨常事件前因后果到底怎么回事

  一九二八年六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人炸死后,张学良只身化装士兵,搭乘兵车驰返沈阳,在危疑震撼之际,稳定了东北局面。但此时内部人心惶惶不安,外有日人的虎视耽耽,忧心如煎的张学良迫切需要左右悉心襄赞。同时他更认识到,御外侮,报父仇,必须首先谋求全国统一,全力对外,始克有济。但杨宇霆返沈后,俨然以父执自居,同常荫槐勾结一起,拉拢文武官吏,多方阻挠张的政治主张,企图操纵整个东北政治。张学良先后要他接替吴俊升遗下的黑龙江军务督办,征求他担任吉林方面重任,他都表示不就,只是镇日在小河沿杨公馆接纳各方面官僚政客,指手划脚,气焰逼人,大有“今日天下舍我其谁”之概。一时奔走钻营的人士从之云,小河沿杨府无形之中成了东北的政治中心。而且杨是日本士官出身,同日人一向有所拉拢,此时更是信使往还不断,因而引起外间种种揣测,张学良自然也完全明白。接着许多新的矛盾陆续产生了。

  杨宇霆此时,除军队未能如愿掌握外,在政治、交通各方面已获得颇大的伸展。他为了实现夺取东北政权的野心,处心积虑要将辽宁全省警察权掌握在手。当时我任警务处长,他为了将我排除出去,乃以哈尔滨中东铁路地亩局为东北一重要收入机构为理由,向张学良推荐我前往担任局长。张学良同意后,杨遂推荐他的私党兴友章接替警务处长。我去哈埠地亩局南两个星期,忽又接张学良的电报,命我立即返沈阳。我星夜间沈面张,张嘱仍立刻返警务处任职。这是张学良识破了杨宇霆的用心,故又作此改变。此事惹起杨的大不高兴。从此在安排人事方面,张杨双方更分外戒备起来了。

  当时的东北政局中,新老派系对张学良都是忠实的。杨宇霆对于旧派根本不放在心上,独对在张左右的所谓新派如鲁穆廷、张振鹭、荆有岩和我等亲信,都视为异己分子,尤其对我视为眼中之钉。而我们这些人又都是当时在张学良周围的重要官员,杨要彻底控制东北实权,必须将我们调离张之左右。但是他第一步要排挤掉我的阴谋为张学良所识破,计不得售,于是改变方法,凡是当时新发表的县局长以上的官员,他都一律召见,优礼有加,进行拉拢,言语之间且流露出东北军政大计今后要靠他来决定的意思。这样,自然使张学良察觉到杨宇霆内心深处究竟是有什么打算了。

  这时日本人在沈阳所办的《满洲报》,突然想出一个举办一次东北民意测验的花样,将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万福麟、常荫槐等数十人列为一表,下面印有选票,要读者每日填写东三省军政长官一人及辽、吉、黑三省主席一人,剪下寄该报馆。杨宇霆利用这一机会,派人大量购买该报,将选票填上杨的名字,陆续寄给报馆,每日儿达数千份之多。杨所以这样作,是为了要借此表示他是民意所归的人。事后,由杨府卖出的废报纸达数千斤之多,这一秘密始为外间所知晓。张学良知道这件事后,心情如何,是可以想见的。

  东北军退返关外之后,因兵员众多,经费维持大为不易,为了紧缩开支,首先将军长以上的将官一律改为军事参议官,成立参议官会议,决定裁减兵员办法。张学良这时已染有嗜好,每次参议官会议开会,他都不能经常坐在会议席上,离开时均由杨字霆担任主席。每当张学良随时下楼询问情况或有所主张之际,杨辄加以制止说:“你不知道, 你不要管。”这样的喧宾夺主的情况,实在到了“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的地

  步了。此外,杨经常在背后对人说:“他每天注射毒针甚多,将来必会自毙。”张对此岂能容忍,可能就因此种下了杀机。

  杨、常之间紧密勾结,已为众所周知。一次他们二人共同见张,谈及要扩充兵工厂。张表示东北目前财政支出,各方面都在裁减经费,兵工厂亦应随之紧缩,何能再事扩充;纵或必须扩充,则财源从何处得来?杨闻之,毫不思索地表示铁路方面可以月拨若干。张转询常萌槐,常立即慷慨应允。张顿时忆起不久前他曾向常要求由铁路筹拨若干款项补充军费,遭到常拒绝之情景,相形之下,安能不动于心。后来张将杨、常一并处死,应该说这是肇因之一 。

  一九二八年秋,杨为其父祝雄,小河沿车水马龙,盛况为沈阳向所未有。蒋介石、阎锡山以及广东、四川等地方实力派系都派有代表来沈祝贺。日本政界要人亦派有代表前来。东北地方官吏更不消说了。庆寿之日,张学良前往祝寿,杨竞以普通礼节相待,与一般宾客无异。 不仅杨之一举一动傲然以东北第一领袖自居,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对杨亦恭维备至,谀杨是东北众望所归的人物。张目睹这些情景,岂所

杨常事件前因后果到底怎么回事

  能堪?当日观剧席上,张始终以手支头,若有所思,其心情之苦闷,可想而知。

  常荫槐既掌握东北铁路交通大权,又兼任黑龙江省省长,飞扬跋扈,专横擅权,丝毫不把黑龙江军务督办万福麟放在眼里,并且建立全省保安队,添购大批新式枪支,作为他自己掌握的实力。万福麟自恃系张氏姻亲,又在元老之列,自不甘心,曾屡次来沈阳向张学良哭诉。而东北旧派元老们,鉴于杨、常势力急骤增长,唯恐危及自身,也不时向张进言。

  张同杨、常之间更为突出的矛盾,是张学良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立刻易帜,而杨、常则阻挠同南京合作,反对挂青天白日旗。在这一具体问题上,张学良与杨宇霆、常荫槐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愈使局势分外紧张。有识者都深知东北政治内部隐忧重重,迟早将会发生急骤变化。事实果然如此,紧接着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东北易帜之后,一场事端终于爆发了。

  处决杨、常的经过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相偕来见张学良,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他们的理由是,中东铁路自恃系中苏合办的铁路,一向不接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的指挥,如果成立了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就可以将它纳入管辖之内了。张学良当时表示,日前东北甫经安定,涉及外交之事应该慎重考虑,不能草率从事,故此事须从长计议。

  杨、常则坚主即刻决定,并取出已经写好的便条,要张签字。张最后推托说,现在已经到晚饭时间,容待饭后再作决定,并留杨、常晚餐。杨表示临来之际,.已告家人回去用饭,还是回去吃了再来。于是杨、常相率辞去。

  他们走后,张立刻用电话召我进府,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半钟。我进府立被张召入内室,他从容不迫地向我说:“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欺我太甚,他们想尽办法,阻挠全国统一,今天’又来强迫我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发表常荫槐为铁路督办,说是为的能够管理中东铁路。事关同苏联的外交问题,这事要办也应该请示南京,从长计议。但他们要我立刻签字发表, .太不象话了。现在他们正回去吃饭,少刻就会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他二人处死,你率领卫土去执行好了。”我接受命令后,请示应在何处执行。张指示说,就在老虎厅内执行,并以轻松的语气嘱咐我说:“你可要小心, 他们二人身边都带有手枪。”于是我配备六名卫士,由我同张的侍卫副官谭海率领;另由刘多荃担任府内外警卫任务,只许人进来,不许人出去(刘当时仅知将有大事,但并不知要处死杨、常)。-一切布置完竣,经过两个多小时,杨、常来到,径入老虎厅就体。我同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持手枪进入老虎厅,立即对杨、常

  宣布:“奉长官 命令,你们两人阻挠国家统一,报将二位处死,即刻执行。”杨、常闻言,顿时木然,脸色惨白,一句话也没说出,当即由六名卫士分为两组执行。物、常二人分别被两名卫士按住,一名卫士开枪,结果了性命,当夜陈尸老虎厅。

杨常事件前因后果到底怎么回事

  张学良接着指示处理善后步骤,一面连夜以长途电话指示驻天津代表胡若愚,要他立刻向南京蒋介石报告处死杨、常的原因和经过; 一面用文字写成军法会审形式,罪名是. “妨碍统一,阳挠新政”,检察官由我署名。我率人彻夜工作,通宵未眠。想晨天还未明,张召集张作相、翟文选、王树翰、臧式毅、郑谦、孙传芳等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进府,宣布此事经过。这些人乍闻之下,惊愕万状,面面相觑。同时张又嘱郑谦在另室草拟电报,正式报告南京,并昭告东北各县市。郑谦是杨宇霆的亲信,提起笔来只是摇头沉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过了片刻,他将笔丢下,起身要走。我严肃地警告他说:“现在起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他只得重又坐下,朵然不动,但仍未动笔,最后还是改由刘鸣九执笔,将电报稿拟好。这时始将杨、常尸体从老虎厅用地毯包裹抬出,用汽车送南关风雨台姜庙(杨宇霆为纪念姜登选修的庙)装棺,听由他们家人亲友吊祭。杨、常被杀的消总传出以后,顿时震动了沈阳全城, .但转瞬人心即趋安定。仅孙传芳当8晨间离开张府后,即密往日租界车站乘车潜赴大连。

  当杨、常晚饭后二次进入张府之后,直到午夜二时许,杨家人仍不见杨归来,乃要求术士张神仙用法术探听杨的行止。张神仙作了法术后,告杨家人说,他已经派了天兵天将去看过,杨正在大帅府打麻将牌,可能要打通宵。杨家人深信不疑,安然入寝,直到翌日陈尸南关姜庙,始明真象。这就是后人们讹传张学良借邀请杨、常进府打麻将牌而处死杨、常的由来。

  下面附带谈谈杨宇霆的性格及其野心形成的根源。

  杨宇霆自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初在奉天兵工厂作一名副官。他因同我的哥哥有同学的关系,经常于公余之暇到我家闲谈,言语之间,不时流露出他的抱负和野心。他时刻在研究对待张作霖的办法和钻营干进的手段。因为他摸到了张作霖的性格◆所以渐渐取得了张作霖的赏识,倚之为左右手,宠信不衰。他认为除了张作霖之外,东北系统中是应该以他为首的。例如一九二六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大元帅之后,杨曾策动奉天省议会议长范朗清纠合一些省议员,组成请愿团到北京去见张作霖,建议发表杨宇霆主政东北,以固根本。但这个建议终为张作霖所拒绝。范朗清等又转到驻节保定的张学良那里,企图推动张学良起而赞助。张学良亦未为所动。当时我是三、四方面军剧官处长,曾被指定负责招待这些人士。在同范等谈话中,我表示东北地盘是张作霖的根本,如果需要委任大员,当然首先要考虑少帅张学良,其次可能考虑他的忠实伙伴张作相等人,老将处事到时候是有他自己的主张的,决不会轻率从事。这些人听了之后,也认为诚然如此,并流露出他们此行不

  是主动的,言外之意是说,他们是受杨宇霆之托而来的。

  前面叙述过,杨宇霆千方百计地想将势力伸展到军队中去,但始终没能如愿以偿。一九二六年当他继任三、四方面军团长时期,认为这将是有机可乘了。 但张学良特别郑重地关照过我,举凡人事任免调动的文电,一律不要送给杨批阅,以免他乱安插人。这样,杨的企图便无从得逞。迄至东北势力退归关外之后,他又转而拉挽负责领兵的高级军官。一次有一位董旅长(忘了名字)要买私人住宅,到处借钱。杨宇霆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主动将他私有的一所房产赠送给他。后来张学良闻悉此事,立将董旅长免了职。不过这并没有使杨宇霪有所警惕,他多方面拉扰的手段也没有所收敛,仍然是一意孤行,骄矜狂妄,终于遭到杀身之祸。

  杨宇霆如此狂妄,与江湖术士的怂恩也有关系。当他盛极一时之际,在修造法库家乡的祖坟时曾发现一个石像。他的四名术士异口同声告他说,这是有“九五之尊”的征兆。他之所以如此野心勃勃,显然这种迷信思想是起了作用的。(内容来自辽宁文史资料15卷)

杨常事件前因后果到底怎么回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