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看完你就明白了)

  传国玉玺目前最有可能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保存着?传国玉玺目前最有可能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洞庭湖,另一个是桑干河。因为二者都是聚水的地方,传国玉玺保存的形式应该是在淤泥中。为什么这么说呢?

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

  其一,说它在洞庭湖,也是有史料根据的。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夜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这个传说有可能是真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

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

  古人以贵重物品投河发誓,以彰诚信,时时会见于一些史料中。如《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在被秦穆公护送回晋国做国君时,坐船过河,船到河中时,陪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的舅舅子犯,担心重耳做了国君不能与自己同享富贵,就提出要离开重耳。重耳就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遂将子犯送还的玉璧投于河中。再如《春秋左传·文公十二年》,秦国与晋国河曲之战前,秦康公为了祁求战争能取得胜利,就“以璧祈战于河”。由此可见,古人迷信,以心爱或贵重之物投水,来表示自己的诚信以祈求上天庇佑。因此当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游江南洞庭湖时,风浪骤起,他因害怕自己船翻身郧,就以传国玉玺投水来祈求风平浪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八年后的秋天,秦始皇出行,在华阴平舒道上一人拦住秦始皇随行使者,将传国玉玺又归还给了秦始皇,这就有点迷信色彩了。如果抛去这迷信色彩,一个仅四寸见方的传国玉玺,投入浩淼的洞庭湖中,就是以今天的打捞技术,恐怕也是很难打捞出的,更何况是两千多年的情况了。因此,有人拦道送玉,极有可能是秦始皇过后还想显示自己的君权神授,就让李斯比着原先的传国玉玺,用蓝田玉又雕刻了一颗一模一样的传国玉玺,并暗中假造了这一幕神秘送玉玺事件。

  不过,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有人拦道送璧,竟敢说出“祖龙今年死”的话,确实又觉得此人的确有点神秘,而且突然不见了踪影,不是神人又是什么?司马迁如此记述,不知是有据可查还是道听途说。

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

  因此,抛去一些迷信的外衣,传国玉玺既然抛入大江或洞庭湖,作为人类真的很难打捞出,所谓的“华阴平舒道送璧”只能是秦始皇、李斯等人的一场闹剧而已。真正最先雕刻的那枚传国玉玺,恐怕至今还在洞庭湖或大江的淤泥中“珍藏”着。

  其二,秦始皇、李斯镌刻的另一枚传国玉玺,很可能失落在今天的桑干河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秦始皇镌刻的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到公元前207年,由秦王子婴衔璧献降给刘邦,刘邦建立汉朝,改始皇玺为汉传国玺。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传国玉玺又传于新莽。王莽新朝覆灭后,几经易手,传国玉玺传给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孙坚于洛阳甄宫一井中得传国玉玺,交其夫人吴氏秘藏。袁术知道后,拘逼吴氏,获得传国玉玺。袁术称帝败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退位,建立曹魏,传国玉玺归曹魏。曹丕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后晋王司马炎以同样手段逼曹魏禅让建晋,传国玉玺又归司马家。公元311年,刘聪建的前赵灭西晋,从晋怀帝那里夺得传国玉玺。十九年后,石勒建的后赵灭前赵,得传国玉玺,并于其右侧刻“天命石氏”。二十年后传国玉玺落入冉魏朝。后来冉闵为了向东晋求救兵,被东晋将领骗走传国玉玺,传国玉玺重归司马氏。东晋灭亡,传国玉玺又历经南朝的宋、齐、梁、陈,最后又落入华夏一统的隋朝。

  隋朝灭亡后,萧皇后带皇孙政道携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大唐建立后,因没有传国玉玺,李渊、李世民非常不安。李世民派李靖深入大漠,追击西突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夺回传国玉玺。突厥大败,萧皇后不得已带传国玉玺回归唐朝,并将传国玉玺献给李世民,李世民龙颜大悦,纳萧皇后于后宫,给予皇妃待遇。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传国玉玺归朱氏。16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传国玉玺归后唐。

  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人攻陷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但种种迹象表明,传国玉玺是被契丹人夺去了。

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

  首先,传国玉玺是精玉雕成,融点在1600度以上,李从珂自焚玄武楼,最高温度也不过1000度左右,是难以融化传国玉玺的。而且有史料表命,石敬瑭还让人捡拾李从珂的遗骨,人骨尚未焚化,更何况是玉玺了。因此,很大可能当时石敬瑭收藏了传国玉玺。后来契丹人向后晋强要传国玉玺,后晋人不敢不给,最终契丹人夺走了传国玉玺。

  其次,《辽史》中也有许多关于契丹人获得传国玉玺的史料。传国玉玺象征着天命所归,皇室正统。契丹人在1021年从后晋获取传国玉玺后,就改国号契丹为大辽。此后辽兴宗重煕七年,还以《有传国玺者为正统赋》为题来举行进士考试。可能依仗着自己有传国玉玺的缘故吧,辽国还多次与北宋争正统,甚至想去封禅泰山,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1095年,辽国一代圣主耶律隆绪,将传国玉玺从中京取回,心情澎湃之下,当即赋《传国玺诗》一首:“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宜守,世业当永昌。”

  当然北宋也不甘落后,北宋皇帝因害怕自己是白板皇帝,曾镌刻很多“大宋受命之宝”,而且在宋哲宗时,奸人蔡京还一手导演了一出获得“传国玉玺”的闹剧。说是有一咸阳农夫叫段义的人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揭秘传国玉玺现在可能在哪里怎样被保存着

  后来金灭辽,灭北宋,缴获了辽国六块国宝,北宋十五块国宝,辽国的六块中没有传国玉玺,而北宋的则包含了那块农夫发现的传国玉玺。

  据《辽史·本纪·卷二十九》记载,公元1122年,金人追击辽天祚帝,天祚帝带着五千人的骑兵向今天的大同跑去,途中天祚帝仓惶渡桑干河时,不慎将传国玉玺丢失于河中。

  由以上可见,秦始皇另刻的一枚传国玉玺,很可能被辽国所得,最终在逃跑时,不慎被遗失在了桑干河里。

  至于以后元、明、清多次出现的传国玉玺现世,大多都经不起辨别考证,多是赝品行世,但虽是赝品,帝王们也能聊以藉此愚弄世人,以显示自己的受命于天罢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