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不服气李世民称帝吗)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形势所逼+性格使然,罗艺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李世民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627年,39岁的罗艺被枭首示众,为了永绝后患,李世民又将他的妻妾儿女及弟弟全部斩杀。

  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罗艺是隋朝战功赫赫的开国名将、不二忠臣。他出身贫寒但胆略过人,在一次街头卖艺时,罗艺意外被隐居的姜员外看中。

  姜员外不仅悉心传授给他“姜家枪法”,还把爱女许配给了他。胸怀大志的罗艺在有了长子罗松后,毅然告别妻儿、投军从戎。

  凭着“姜家枪法”,罗艺攻必克、战必取,很快打出了名声,南陈太宰秦旭爱才,便也将爱女许配给了罗艺,一年后,罗艺有了二儿子罗成。

  后来,在与李唐名将苏定方交战时,罗艺不幸被对方射中了后肩,最后病重而亡。

  演义中的罗艺充满了正义,可在历史上,真实的罗艺形象与之截然不同,他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还是一个性格暴虐、反复无常的“叛将”。

  一、真实的罗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毫不夸张地说,《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的“罗艺”与史书上记载的“罗艺”,除了名字一样,其他毫无共同之处。

  1、出身将门、骁勇善战

  罗艺,本名子延,字彦超,公元588年出生于京兆郡云阳县的一个将门之家。他的父亲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

  俗话说“将门无虎子”,在父亲的教导下,罗艺从小精通骑射、爱好排兵布阵,尤其擅长使槊(shuò)。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罗艺因多次参与平叛,被隋炀帝提拔为正四品虎贲郎将。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杀于江都,各地将领顿时群龙无首、纷纷起义,罗艺也趁势拥兵自立,占据幽、营二州,自称“幽州总管”。

  手握重兵的罗艺,很快成了各派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魏国公宇文化及、已自立为帝的义军首领窦建德、高开道等人都向罗艺伸出了橄榄枝。

  2、审时度势,投降李渊

  在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势后,罗艺毫不手软地斩了宇文化及的使者,并断绝了与窦建德、高开道的联系。

  面对部下的质疑,罗艺解释道:

  “窦建德与高开道只是盗贼一样的人物,别看他们一时势大,将来必定会被他人所灭。各派义军中,唯有唐国公李渊坐拥关中,将来会成大事。”

  就这样,公元620年,32岁的罗艺奉表归顺李渊,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归顺,李渊仍大喜过望,当即册封罗艺为“燕王”,并特赐国姓“李”,从此,罗艺改名“李艺”,成了唐朝的一名重镇长官。

  随着唐军的节节胜利,罗艺一改过去隔岸观火的态度,开始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621年,窦建德救援王世充兵败被俘,被李世民斩杀于长安,不久他的部将刘黑闼为复仇,再次聚兵起义,见刘黑闼日益壮大,李渊心急如焚,只好派秦王李世民、幽州总管罗艺共同出兵、讨伐刘黑闼。

  没想到,这件事却为罗艺日后的降而复叛埋下了祸根。

  当时,李世民从长安出发,罗艺从幽州出发,眼看两军渐成夹击之势,刘黑闼开始了猛烈反攻。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徐河一战,罗艺大破刘黑闼的弟弟刘什善,“俘斩八千人”。可另一边,李世民却连遭败绩,差点被刘黑闼生擒。

  痛定思痛后,李世民决定改变作战策略,他一面坚守不战,一面派骑兵截断了刘黑闼的粮道。

  等到刘黑闼军中粮尽,李世民才命罗艺引军出战,然后诈败走洺水,刘黑闼果然上当,当叛军走到洺水中间,李世民又突然命人挖开上游堤坝,叛军顿时乱作一团,阵亡、淹死者多达万余人。

  刘黑闼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率残余的一百多部众逃往突厥。

  洺水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十分高兴,可罗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在罗艺看来,李世民为了“抢功”,故意派他的幽州军精锐引诱刘黑闼渡河,以致放水时,幽州军逃避不及,几乎全军覆没,罗艺自此对李世民深恨不已。

  3、转变立场、效忠太子

  公元622年,刘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卷土重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夺回了大部分的河北失地。

  当时,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正为了夺权闹得不可开交,在太子洗马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主动请缨,希望带兵歼灭刘黑闼。李渊欣然应允,仍命罗艺出兵协助。

  到达河北后,李建成一改李世民的雷霆手段,主动屈尊纡贵,结交当地的军官豪强,最终,李建成用“收买人心”的方式,在永济渠全歼刘黑闼,从此,河北大定。

  罗艺深为折服,当即改变立场,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小迷弟”。

  不久,罗艺在李建成的推荐下,正式入朝为官,升任“左翊卫大将军”。后来,为了防范突厥南下,罗艺又领天节兵,被调任泾州刺史。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就在罗艺还做着“天子近臣”的美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4、举兵反唐、下场凄惨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3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为了安抚人心和拉拢人才,他不仅对太子旧党既往不咎,还赏给了他们高官厚禄,像太子洗马魏征就被提拔为“尚书左丞”,罗艺也被提拔为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然而,当封赏的诏书到达泾州,罗艺却惊惧不已,他认为李世民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横竖是个死,不如铤而走险搏一把。

  于是,在经过1个多月的思想斗争后,公元627年正月十七日,罗艺谎称奉了皇帝密诏,要率军入朝,正式开始起兵造反。

  “贞观元年正月辛丑,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资治通鉴》

  泾州官兵深信不疑,遂跟着罗艺南下,豳州别驾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率军出迎,却不想被罗艺趁势抢占了豳州。

  罗艺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大发雷霆,立即昭告天下:剥夺罗艺的燕王爵位和赐姓,恢复他的本姓“罗”,并削去他所有的官职和封邑。

  同时,李世民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豳州道行军总管,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共同率军讨伐罗艺。

  让人没有意料到的是,朝廷的大军还没到,罗艺的后院已经起火了。

  赵慈皓被捕入狱后,在城外驻扎的统军杨岌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率本部兵马进攻豳州,结果罗艺溃不成军,扔下妻妾儿女,只率百余人逃出了豳州城,准备投降突厥。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在逃到宁州乌氏驿这个地方时,愿意跟随罗艺西逃的人越来越少,罗艺心中烦闷不已,经常打骂手下人出气,结果,反被手下所杀,为了将功补过,他们将罗艺的首级献给了朝廷。

  之后,罗艺被悬首示众,他的妻妾儿女和弟弟罗寿也全被斩杀。

  “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旧唐书》

  二、李世民登基后,罗艺为什么举兵造反?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罗艺造反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1、罗艺与李世民有过节

  罗艺与李世民的过节,主要来源于两件事:一件是剿灭刘黑闼时的“洺水大捷”,这个咱们上文讲过,一件是罗艺曾殴打过李世民的部下。

  在彻底剿灭刘黑闼之后,罗艺就成了坚定的“太子党”,所以,他时常不把李世民的命令放在眼里。

  一天,李世民手下的一个将领张士贵,到罗艺营中传达天策府的军令,但罗艺故意拖延,直到两个时辰后才慢吞吞地出来接见,张士贵心生不满,罗艺见状,当即命人打了张士贵四十大板。

  得知此事后,李世民大为震怒,于是到李渊处,告了罗艺一状。罗艺因此被关进大牢,直到半年后,才被李建成救出牢狱,调往泾州。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旧唐书》

  这件事之后,罗艺与李世民结下的梁子更深了。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玄武门之变后,罗艺每每想起此事,都会惴惴不安,他生怕李世民借机报复。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封赏诏书后,罗艺的第一反应不是谢恩,而是“自己的死期到了”,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罗艺选择铤而走险、起兵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作为太子旧党,为什么魏征、薛万彻等人能欣然接受李世民的恩赏,罗艺却做不到呢?

  这就得提到他的性格问题了。

  2、罗艺心胸狭隘、反复无常

  史书记载罗艺的性格是“艺性桀黠,刚愎不仁”,也就是说,罗艺为人,不仅凶暴狡黠,而且刚愎自用、麻木不仁。

  公元612年,隋炀帝准备发兵攻打高句丽,罗艺奉命驻防新昌(今河北迁安),归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管辖。

  李景虽然不是名将,但他的家世很厉害,他出身于陇西李氏,若论起来,李渊还得称他一声“族叔”,由于背景雄厚、又对朝廷忠贞不二,所以,很得隋炀帝的喜爱和重用。

  年轻气盛的罗艺,自认为英勇盖世,对李景很不服气,多次公然违抗他的命令,作为顶头上司,李景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所以,二人你来我往,关系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为了泄愤,罗艺竟伪造证据,诬告李景谋反,幸而隋炀帝识破了罗艺的险恶用心,这才保住了李景一命。

  由此可见,罗艺睚眦必报,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所以,在面对李世民的封赏时,他才会“以已度人”,将别人的好意误认为是“催命符”。

  3、罗艺受妻子孟氏的蛊惑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俗话说:家有贤妻,夫无横祸。家有恶妇,夫祸不远。

  罗艺就是一个“家无贤妻”的典型例子。

  《旧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高祖武德年间,京城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曹州女子李氏。

  听闻她看相很准,罗艺的妻子孟氏就经常找她看相,一天,李氏突然神秘地对孟氏说:“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

  孟氏高兴坏了:“母仪天下”不就是能当皇后吗?难道说……

  当天晚上,孟氏就把李氏请到家中,为罗艺看相,没想到,在见到罗艺后,李氏突然伏地叩拜,口中念念有词道:“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

  就是说,罗艺脸上已经有了王气,不出意外的话,10天之内必能登基称帝!

  罗艺对此半信半疑,但架不住妻子孟氏的软磨硬泡,于是,不久之后,自以为“天命在我”的罗艺决定起兵造反。

  4、李世民的打压和猜忌

  这应该是罗艺造反最重要的一条原因。

  唐朝开国之初,为了争取各路势力的支持,李渊大封宗室和异姓王,并且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力,这些诸侯王不仅拥有行政权,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当时,朝廷的军队管理机构,除中央上的“十二卫”之外,地方上还有“十二军”,“十二卫”主要管理从全国招募的府兵,“十二军”则主要管理关中官兵及归降的各派武装。

  李世民登基后,摆在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收缴兵权,特别是对成分复杂的“十二军”。

  为此,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将中央上的“十二卫”全部换成自己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之后,李世民“以秦府护军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之前,”左武卫大将军“一职一直由罗艺担任,现在换成了秦叔宝,很明显,李世民对罗艺并不信任。

  第二件事:撤销关中十二军。

  在玄武门之变前,罗艺的职务是“左武卫大将军”,同时,以本官领关中十二军之一的天节军,镇守泾州。

  这时的罗艺,手握兵权、统领数万精兵、身兼数职,在地方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自在。

  但等到李世民即位后,罗艺手中的实权被一点点剥夺,为了安慰罗艺,李世民给他加了一个荣誉头衔——“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职虽然高居从一品,却是个散官,无具体职事。

  年仅39岁的罗艺,心中的落差和苦闷可想而知,作为太子旧臣,他无法像魏征、薛万彻一样,重获李世民的信任,因为他们手里没兵权。

  在关中诸军中,李世民之所以先拿罗艺“开刀”,就是想测试一下罗艺是否真心归顺,如果罗艺愿意放弃兵权、回到朝中任职,以李世民的为人和度量来看,罗艺很有可能会得到善终,但罗艺始终怀有异心,他既不相信李世民,李世民也不相信他,在互相猜忌中,罗艺的结局就这样被改写了。

揭秘罗艺举兵造反真实原因

  综上所述,罗艺之所以会起兵造反,一方面是因为罗艺与李世民的恩怨由来已久,罗艺心胸狭隘,一直无法释怀,总担心李世民会趁机报复自己;

  另一方面是因为李世民夺了罗艺的兵权、触动了他的个人利益,以致于在妻子的煽风点火下,罗艺毅然铤而走险,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