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别只知道泸州有酒)

  四川泸州分水岭古镇的油纸伞厂,有着久远的历史,是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杭州G20峰会文艺汇演上的油纸伞据说就是出自这里。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当地人用传统的技艺,做出来一把把精美的油纸伞,从骨架的钻孔、穿线,到伞面的绘制,每一个过程都融入了手的温度,实在让人惊叹,原来油纸伞的颜色、花纹可以这么美,这么雅致。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在很久以前,木匠鲁班每天都要出门工作。每次一旦遇到下雨天气,就经常被雨淋湿。

  一天鲁班妻子站在门口,眺望门外那座亭子。看着看着,鲁班妻子忽然从亭子的造型中,获得了一份创作灵感。

  灵感出来那一瞬间,她非常激动!

  遂高兴地转身回家,找来一些竹条,用竹条搭建起来,做成了一个像亭子一样的东西。接着用兽皮搭在竹条上面,下面再用一根棍子撑住,做成一把可以避雨的伞,拿给鲁班避雨。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这把伞,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伞!

  后来经过鲁班再度改造,他将妻子设计的伞,做成了一把可以收拢如棍、张开如盖的物件。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借此改进了造伞技术,发明了在伞纸上刷桐油,做出了用来防水的油纸伞。

  油纸伞,在汉语中的中国里含义丰富,意味着繁衍。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同音。从字形来看,繁体的伞里有五个人字。因而过去女性婚嫁,女方通常会用两把油纸伞作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也意味着平安。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油纸伞,在中国古代,赶考书生与上任官员的附身符,他们背上包袱里除了衣物与书籍,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以求仕途平安、独占鳌头。

  由此可见,无论古今油纸伞意义非凡!

  所以,谈到这油纸伞,小文不得不告诉大家,在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有个天然适合做油纸伞的故乡——分水岭镇。

  分水岭镇兴起于明朝,是泸州通往云、贵两地运送盐、茶、桐油、纸伞等地方土特产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盐马古道驿站。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这里植被丰茂,到处都有适合做伞托的通木,深山里更有韧性大,弹力强,非常适合做抗大风不变形的伞骨的老楠竹。竹木是做油纸伞的纸最好的材料,桐油及印刷精美图案的石墨,都可以就地在山上取材。

  可谓是十分方便!

  分水岭镇的手艺人,上山挑选最好的木头和老楠竹,再经过防腐处理的木头和竹子上钻孔、拼架、穿线,精心布置用于抵挡雨水的各种小小的机关。

  接着,他们又在纸上画上最好看的图画——在这张圆形的、与天空对话的纸上,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画上脸谱、山水、花鸟,画上对生活的赞美与祝福,并给纸涂上最好的桐油……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最后,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层层叠加,使用上百种不同工具,花费十天甚至更多的时间。一把赋予独特意义,精致美的油纸伞,才能在分水岭镇的手艺人中被做出来!

  因其天然的资源优势,还有分水岭镇人的勤奋刻苦以及坚持不放弃的传承决心,再加上2008年成功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使得分水岭的油纸伞迅速游走四方,盛开在中国雨水横斜的天空下,备受大众喜爱。

  当然,这得天独厚的地势和环境,也造就了一个并不平凡的小镇——分水岭!

  如今的分水岭镇,这里被称之为中国伞乡、非遗之乡、蔬式小镇。因为这里的人选择放慢节奏、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熟悉这里的人又亲切地称之为“蔬式·慢城”。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现存分水岭老街为四川省传统村落,街巷全部由青石板铺成。现存保护良好的川南民居中的一座百年宅院,是油纸伞最大的生产作坊。

  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水油纸伞”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除此之外,分水岭镇还有三国名臣董允衣冠冢、琼瑶故里泸南中学旧址等26处重点文物和历史遗存。

  与此同时,为了传承这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水岭镇还全力打造了“伞里古街”!

  这条特色商业古街,总长约1.1公里,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风格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文化,建有琼瑶书吧、分水油纸伞活态展览馆等,集中展示分水岭及泸州特色美食和传统文化。

泸州非遗油纸伞详细介绍

  分水岭镇伞里一经开街,就成为了川内“国风”网红的打卡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水岭镇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满山的草木做成了美轮美奂的产业。

  给泸州酒城为主打的城市,增添了不一样得风情。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处在三省边缘地带的泸州管辖下的非遗文化蕞尔小镇。

  他们都是了不起的泸州油纸伞非遗文化传承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