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商鞅明明是被诬陷的啊)

  商鞅明明是被诬陷冤枉而死,为何后世的历任秦王不给商鞅平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商鞅怎么死的为什么会死?其次为什么后世的秦王不给商鞅平反呢?那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往下看。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首先商鞅为什么会死?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其次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告发商鞅“欲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不知道当时商鞅的心情怎么样,应该挺复杂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这里补充一下背景: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 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县)〕。秦惠文王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在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原华县)西南〕失败战死。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这里所要强调的车裂的是尸体)。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所以整个过程,起初商鞅的罪名是“欲反”但是到后期是真的起兵了的虽然失败了,但是“谋反”的罪名应该是坐实了,所以也没有诬陷之说。(尽管是被迫无奈)

  其次为什么后世的秦王不给商鞅平反呢?

  帝王为大臣平反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能值得皇帝为之平反的人只有两种:

  1、在皇帝未登上皇位时与皇帝关系密切的人;

  2、牵涉到赫赫有名的大案要案,且本人也很有名在百姓面前威望极高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很显然第一条不合适,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而商鞅对待百姓的态度是用商鞅的原话来说就是“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在《商君书》中,商鞅曾专门写过一章来阐述自己的这个想法以及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这一章名叫《弱民》。商鞅是怎么说的呢?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

  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乐为的用;用赏赐来奖励战争,人民就会轻视死亡。因此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就叫强。民众有自以为荣的尺度就轻视官爵,鄙视官吏;人民富裕就看不起赏赐。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商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商鞅认为,贫穷乃是催人奋进的良药。“民贫则力富。”意思是百姓们只有贫穷了,才会有奋斗的力量和欲望。富裕会滋生怠惰,“民富而不用”,也就是说百姓们如果都富裕了,他们就不会想着为国家干活了,你就使唤不动他们了,因为人人都贪图安逸,想保全自己的生命。有了这种想法,让他们为国家而牺牲就做不到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国家的军队怎么能变强?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有一定的道理,贫困是可以滋生人的奋斗欲望的,儒家也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需要激发的,有了压力才能有动力,不逼你一把,你都不知道你能做得多好。商鞅认为,百姓贫贱了,就会很喜欢爵位,很敬重官吏,而爵位和官吏是怎么来的,来自君王和法令的赏赐。为了这种赏赐,百姓可以不怕死亡。

为何没有皇帝给商鞅平反

  在这种思想环境下,尽管秦国军队战斗力快速提升,当功利主义蔓延在秦国上下,谁又会去关注这个为秦国强大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生死呢?最多也是悬赏令上的悬赏金额。最终的评价也是“秦人不怜”。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不给商鞅“平反”很重要的原因。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商鞅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

  从战国时期来说,商鞅的治国思想非常契合一个大国的崛起。他的思想和当时秦国所将要实行的吞并天下的国策不谋而合。而这种不谋而合恰恰是为几千年来皇权统治指明了方向。

  从国家统治者来看,严刑酷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但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告诉我们,低估了百姓们的力量,严酷的秦朝二世就亡了,同时忽略了个体自由发展的幸福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