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看完你就知道了)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一、秦国都城

  当时在七国中,秦国位于最西边,离其它大国比较远,地理环境也不是特别的优越,给予了它足够的发展时间。

  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持续了整整250年,秦国是战国中后期比较强大的一个国家,在经过多年的谋划之后,用来十年时间灭掉其它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虽然秦朝在建立之后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在历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秦人始居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秦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族的第一个诸侯国,在秦穆公时期,就先后灭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在战国七雄中,秦国虽然位于最西边,离其他的大国比较远,地理位置也不是很优越。但正因如此,才让它有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在战国中后期的时候,七国经过不断的较量,各国的疆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国家治理发展得好,秦国成了七国中国力最为强大的一个。许多人很好奇秦国是现在的哪里,秦国的疆域大概在陕西北部和中部、甘肃东部、四川、重庆一带,秦国的国都咸阳,在现今的陕西境内。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现在咸阳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秦国建立了首个封建王朝,可以说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与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也与统治者的励志图强有关。在七国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楚国,但是楚国内乱不断,自己都很难统一,更别说一统六国了。

  二、楚国都城

  楚族作为一个民族应该由来已久,如熊氏一族,楚国的上层统治者,即屈原《离骚》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来自中原的华夏族后裔。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楚文化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楚人从周王朝封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创造出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成为楚国早期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2003年,古文字学家、安徽大学何琳仪教授发表的《楚都丹阳地望新证》明确提出“丹阳楚都均州说”。他根据新蔡葛店楚王墓出土的两枚楚简,楚简译文:过去,我的先辈出自均陵(均州),往居此沮漳流域,又选择迁居在郢。他论证后的结论是:“楚国故都发祥地在战国时代的均陵,即唐朝的均州。”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众所周知,均州,即今天的丹江口市。所以,“筚路蓝缕”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十堰地区。

  近期(2017年12月)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国家宝藏》第三期走进河南博物院更是将出土的云纹铜禁作为镇馆之宝呈献给观众。它是目前经科学发掘最早的禁酒器物,见证了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反映了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更是采用技艺精湛的失蜡法铸造,将中国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历史提早至春秋时代。观众对于中国古人如此之高超的工匠技艺叹为观止,中国有制造器物领先世界的基因,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燕国都城

  燕立国800余年,燕地历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民族文化在这里表现得色彩斑斓。作为华北平原通向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一地区也成为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和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处。燕国的建立、燕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阵地。

  燕国都城几经迁都,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比较明确的燕国都城遗址主要有三处:一处是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的西周早期都城——董家林古城;另外两处是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的燕中都——窦店古城,以及位于今河北省易县的燕下都——武阳古城。此外,在今河北、天津、辽宁、内蒙古等地区,还发现了不少战国时期燕国的中小型城址,这些遗址出土的瓦当建筑遗物及其它文物,与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同类文物风格一致,但规格较低。这为探寻燕国地方城市的分布及其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四、韩国都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虽然和秦国、楚国、魏国、赵国、燕国、齐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不过,在综合实力上,韩国却处在战国七雄的末尾。当然,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韩国也并非没有强盛过,比如消灭了春秋时期非常有存在感的郑国,并迁都新郑。就迁都来说,韩国在战国时期可谓多次迁都。

  1.平阳

  首先,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进入到战国时期,平阳成为韩国的第一个都城。平阳对应的是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一带。按照介绍,临汾市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对于韩国来说,定都平阳应该出于靠近晋国核心区域的考虑,也即有助于和魏国、赵国争夺晋国留下来的资源。

  2.宜阳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其次,公元前424年前后,韩国从平阳迁都到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一带),就现在的宜阳县一带来说,东依千年帝都洛阳市区,南临嵩县,西望洛宁,北接新安,东南与伊川为邻,西北与义马市渑池接壤。由此,相对于之前的都城平阳,宜阳处在中原地区,有利于韩国在中原地区的争霸。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宜阳故城略呈长方形,总面积约3.1平方公里,由宫城和郭城两部分组成。不过,韩国在宜阳地区的定都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多年。

  3.阳翟

  再者,公元前408年前后,韩国从宜阳迁都到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阳翟为《史记》记载中夏启的都城,夏启曾经在此会盟诸侯进行钧台之享。史记注解》: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就阳翟对应的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对于韩国来说,迁都阳翟,一方面是该地区本来就比较繁华,曾经是夏朝的都城,另一方面则是靠近郑国,对于当时的韩国,已经在着手消灭郑国了。

  4.新郑

  最后,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就新郑来说,对应的是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一带,新郑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丘岗地。作为中原地区的繁华城市,新郑因为郑国的多年经营,所以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这也是韩国迁都新郑的重要原因。迁都新郑后,韩国对城墙进行了加高和加宽,沿双洎河北岸另筑城墙,并修筑了部分马面,还在城中修筑了隔墙,将原城分为东、西二城。对于韩国来说,消灭郑国和迁都新郑是自己走向强盛的开始。不过,因为地处秦国、魏国、赵国、齐国、楚国等强国之间,韩国的强盛主要是能够自保。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五、赵国都城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建于公元前403年,是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嬴姓赵氏。公元前222年,亡于秦国。

  赵国当时的统治范围包括现在的山西省的大部分,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的东北部,内蒙古阴山以南和今山东省西边的一角,和今河南省的北端(占有晋国北部地区部分地区)。

  史料记载,赵国的都城一开始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公元前425年时,赵国迁都到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一带)。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又将赵国都城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当时的邯郸,商业发达、歌舞升平,是当时各诸侯中最繁华、最富裕的大都市。自此之后,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经历了赵国的崛起、衰落以及灭亡。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六、魏国都城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曾有两个都城。早在魏赵韩三家分晋的时候,相对于韩国和赵国,魏国获得了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就是今天的晋西南一带,都城为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在此基础上,魏国可谓继承了晋国的衣钵,并通过率先的变法和吴起等人才的任用,逐渐成为战国中期的霸主。到了魏惠王在位时,魏国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北)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

  自此之后,魏国一直以大梁作为都城,所以魏国又被称之为“梁国”,比如孟子见梁惠王等。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中期,魏国为什么要迁都到大梁呢?

  首先,安邑,主要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对于安邑来说,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

  在地理位置上,安邑处在河东地区,并且和晋国的核心区域比较接近。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前期,魏国和韩国、赵国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疆域主要位于河东地区,所以在安邑定都是比较适合的。特别是在魏文侯、魏武侯这两位君主在位时,魏国因为要和秦国争夺河西之地,在安邑定都也有助于魏国和秦国的交锋。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但是,从魏国第二任君主魏武侯开始,魏国逐渐将精力放在中原土地的争夺上。比如在公元前391年,魏国联合韩国、赵国,三晋的大军与楚国在大梁、榆关(河南中牟)一带决战,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后,魏国占据了大梁。而这,为魏国迁都大梁奠定了基础。在从楚国手中夺取大梁后,魏国继续发力中原,又占据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土地。

  到了369年,魏国第三任君主——魏惠王即位。对于魏惠王来说,继续向黄河中下游地区扩张。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的都城——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因为位置比较靠西,显然不利于魏国在中原地区的争霸。

  为此,公元前365年(一说为公元前339年),魏惠王将魏国都城从安邑迁都到大梁,大梁就是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对于魏国来说,之所以迁都大梁,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都城的变迁,表明了一个国家战略方向的变化。在战国初期,魏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并继承晋国的核心资源。

  此时,魏国定都安邑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因为西边的秦国难以吞并,自魏武侯开始,魏国的重心逐渐变成中原地区的争霸,尤其是和齐国、楚国之间的较量,促使魏国需要一个靠近中原的都城。如果还是定都安邑,在调集兵力、物资等资源上显然路途遥远了。

  最后,另一方面,相对于安邑,大梁东接齐鲁,北据燕赵,拥有非常便利的交通,而且,大梁地处平原地区,周边有济水、颖水、丹水、睢水等水道。在古代历史上,大梁是非常适合农业种植的,这是古代都城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比如千年古都长安、洛阳等,都处在或者靠近适合农业生产的平原地区。在此基础上,除了战国时期的魏国,后梁、后晋、辽朝、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而就在魏国之前的都城安邑,则几乎没有朝代定都。此外,和赵国都城邯郸一样,大梁也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比如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大军想要攻灭魏国时,大梁城始终强攻不下,最后引水灌城,三个月后城墙才被浸坏。

当年的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是现在的哪些城市

  七、齐国都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传至六世胡公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 )。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临淄水,故更名临淄。

  《史 记• 齐太公世家》载,约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国第七位国君齐献公由薄姑(今山东博兴)迁都于此,自春秋战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城。1964年开始对故城进行多次勘探试掘,已查明故城分大小两城,总面积60余平方华里。

  小城套筑在大城西南隅,大城周长14158米,小城周长7275米,城墙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现在地面上的城墙遗迹犹隐约可见。

  《齐记》载,故城城门共13座。已探明11座,门道宽多在10米以上,干道10条,多与城门相通。人工挖掘的排水沟、护城濠与天然河流构成比较完整的用水、排水和城防系统。已发现炼铜、铸钱、冶铁和制骨作坊遗址多处。小城是贵族聚居的地方,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齐桓公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台周围有许多夯土建筑遗迹,是当时宫殿建筑区之一。

  参考资料:《楚都丹阳地望新证》《史记》《史 记• 齐太公世家》《齐记》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