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有人说越有人说楚)

  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广东潮州战国时已经是楚地,秦在岭西五华置“定揭”戍,说明岭东唯一城邑潮州城已经属楚,因为揭氏就是楚国的芈姓分支,是楚王的华盖官。

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楚国人编撰的《山海经》南次三经,就是记载云南、广西、广东地貌的,是横断山脉至南部东端的一列山。《山海经》海湾称为“渤海”,意为岸拍海水渤涌,河流入海口称为河谷。南次三经可以找到流入北部湾(渤海)的河流和对应的山脉,找出对应的珠江和韩江入海口,其中南部最东的韩江入海口是:“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凰、鹓雏。”清楚记载泉穴一年变化规律,说明这里已经有人居住,南禺山就是凤凰山,有穴焉,就是涸溪的水源。

  而此处在《大荒经》禹时代是:“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此处在《海内南经》(商)是:“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海北,只有南禺才在海北,《海内南经》是“东南陬以西者”又“闽在海中”,并不包括“浙江三天子都”,也不是同一个三天子山。三天子山是处于三座山之间形成的聚居点或城邑,没有聚居点的三山不会说三天子山,三天子是指人丁兴旺,山神保佑。类似晋隋潮州三山国王的说法。

  此处在《海外南经》(周)是:“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

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从南禺山向东就是东南陬,南禺之山就是最东端的凤凰山,是《山海经》最详细的记载地点,证明商周时代涸溪源头就是人类聚居地,因为《山海经》记载观察南禺之山水,泉穴的变化, 最少需要两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记载南禺山下的地理变化,说明记载者曾经在这里生活居住过。再进一步推断《山海经》大荒经舜禹时代,涸溪源头就是舜帝沐浴的“从渊”,可证明潮州城前身乃帝舜“南巡”创置之城!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闽在海中”,按福建地貌,是海平面下降,闽地向东南延伸,那么闽西就变成南禺东,而不是现代说的闽西;海北,粤东南禺面临南海,当然就是海之北;《海内南经》指:“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就是南山经最东端的南禺之山,粤东南禺就是《海内南经》的闽西、海北!也是《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之处。

  唐代诗人白居易《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七律: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

  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沉冥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

  凤池指潮州,也是鸭湖。《永乐大典》方袷的《思古亭记》:“潮阳(潮州曾用名)古垒,旧传地居鸭湖。”就说出了凤池、鸭湖的位置。

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北魏骊道元《水经注》记载的鸭湖:“东为鸭湖,湖之北渠溪水所导。”又:“鸭湖皆山水所汇,曝则成陆,潦则成湖。”

  所以,唐代潮州鸭湖是一个特有的名称,不能视为一般湖泊,和舜帝从渊,南禺泉穴,佐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由于四千年间地质的变化,由渊变穴,再由穴淤塞成鸭湖的过程,都在古溪名“涸溪”的源头。正是凤城潮州的历史渊源!潮州城前身是舜帝创置城。

  《史记》楚国世家:“成王熊恽元年(前671),初即位,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至少在公元前671年以后,楚国人就已大举进入南部沿海,寻找闻名天下的铜甲战车的资源矿了,“楚地千里”,当然不止向南推进400公里。十七年春(前597年),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宾之南海”,说明天下人都知道楚国可以到达南海。唐《通历》:“周夷王八年(前878年),楚子熊渠伐扬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扬越是潮州近地,说明楚亭就在今粤东。

  《史记》楚国世家载:庄王(前613-前591)“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广东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的《越人拥楫歌》,记载公元前528年,拿桨的越人为游湖的楚国王子鄂君子皙唱的歌的典故。

  越女与王子歌,都说明南部沿海受楚国的影响非同一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