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缉令有用吗能抓到人吗(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古代的通缉令真的可以抓到犯人吗?相信有很多读者,对于古代的“通缉令”的信息则是通过部分影视作品获取,在影视作品当中,朝廷会将“通缉令”张贴在城门口处,然后一群老百姓上前围观,却见“通缉令”上有一个醒目且不是那么逼真的画像,旁边还写着他的姓名与犯罪情况。但其实,古代的“通缉令”与影视作品中的样子有很大区别。

古代的通缉令有用吗能抓到人吗

  古代的“通缉令”应用的时间很早,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代“通缉令”是在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这份“通缉令”是《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它在甘肃省金塔县境内的额济纳河上的肩水金关旧址出土,包含在“居延汉简”当中。

  当时的笔墨载体一般为竹简,在竹简上展现出罪犯的容貌形象,很难做到,甚至效果还不如文字描述。这样重要级别的犯人尚且如此,一些地方的“通缉令”是何种形式可想而知,“通缉令”配图,在古代早期并未达到普及。

  古代的“通缉令”发布,需要手工制作,而且人手很有限,没经费的话就只能让师爷一张张写画,有经费的话还可以雇一些秀才帮忙。

古代的通缉令有用吗能抓到人吗

  古代通缉令写的模板是:1、正文:简要案情;2、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3、被通缉人体貌特征;4、被通缉人携带物品;5、《通缉令》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6、附件。尾部:在正文右下方署上发布时间并加盖发布机关印章。存根是制作《通缉令》正页后,由签发单位留存的。

  其实古代的“通缉令”虽有弊端,但确实具有一定用处,否则这么多年以来,也不可能一直延续这个办法了。

  古代与现代不同,当时的交通不如今天发达,而且人口稀少,虽然“通缉令”一般,但是罪犯的移动速度也慢,一个人离开一个村子去往外地的时间,还是会比“通缉令”传播的速度更慢,因为官府可以走驿站,可以骑马,罪犯却没有这个条件。至于隐居深山,只有大能者了,而且古代的猛兽和虎患都是避之不及,去深山不如去自首。

古代的通缉令有用吗能抓到人吗

  “通缉令”画像相似度低,虽然影响抓捕的准确率,但能用抓捕范围弥补。因为在古代的“通缉令”上,都会带有悬赏。例如在《续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这绝对是一份重赏,如果根据购买力换算,古代重犯的赏钱,往往会提供等同于今天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赏金。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捉贼虽然不行,但是遇到可疑的直接举报并不难,在重赏的作用下,得知“通缉令”犯人信息的人们,一旦看到可疑人员,即便与画像不是那么像也会去官府举报。画像虽然不准,但是摸排的范围却很广,犯人一不小心,就会被人举报。

  综上所述,古代真实的“通缉令”用处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搭配上古代的相应制度和赏钱,“通缉令”绝对会让罪犯难逃一劫。

古代的通缉令有用吗能抓到人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