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道光成为皇帝之路(道光成为皇帝离不开这个人的支持)

  嘉庆帝突然去世,遗诏找不到的情况之下,道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皇太后和大臣的支持嘉庆突然病逝,遗诏也未找到,按理说应该变成兄弟相残、争夺皇位的悲剧,但皇次子绵宁(道光)却顺利登基,不免让人心里有个疑问:道光为何登基如此顺利呢?

揭秘道光成为皇帝之路(道光成为皇帝离不开这个人的支持)

  嘉庆帝在位期间内忧外患:

  平息天理教紫禁城之变

  肃清广州福建浙江三省海盗骚扰

  摆平陕西、江苏、江西等地木工、农民等的起义

  斥逐无理取闹的英国阿美士德使团

  免征百姓赋税

  兴修河道等,

  守住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是没问题的,嘉庆满心欢喜地度过自己的六十大寿,前往木兰秋狝,决定好好享受一番。

  木兰秋狝分两部分:

  首先是去到热河避暑山庄,处理政务,大约占到木兰秋狝时间的三分之二;

  第二阶段秋凉以后,再北上前往木兰围猎,会见蒙古王公大臣。

  因钮祜禄氏皇后年老色衰,并未同行,嘉庆只带了几位年轻貌美的妃子,出御前大臣、王公大臣等,还有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皇四子睿亲王绵忻,皇长孙贝勒奕纬。

  只是谁也没想到,嘉庆此次离京,却是躺着回来的。

  嘉庆去世的太突然,遗诏并未找到在哪儿

  一路上,各位王公大臣都是骑马,唯独嘉庆坐轿子;

  估计是精神不太好,嘉庆总是打瞌睡,

  到了广仁岭的时候,嘉庆顿时觉得心旷神怡,非要骑马,皇次子绵宁与近侍太监都劝说嘉庆还是坐轿子好。

  此时嘉庆已经六十有一,平时看上去没什么毛病,但由于贪恋美色,纵欲过度,身体都被掏空了,手也没什么力气,如此情况下自然不适合再骑马。

  但嘉庆坚持骑行到了热河行宫,顿时觉得很畅快;

  晚饭过后,嘉庆突感不适,四肢无力,十分难受,不能平躺;

  到了后半夜又是浑身发冷。

揭秘道光成为皇帝之路(道光成为皇帝离不开这个人的支持)

  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因为睡不好,面色苍白,身体非常虚弱;

  嘉庆的妃子们、皇次子绵宁、皇四子绵忻都来请早安,

  嘉庆此时已经无法下床,

  嘉庆在弥留之际,抬起手,艰难地比划着,大臣们知道这是嘉庆在嘱咐后事,赶紧找藏有密诏的匣子,但响雷过后,嘉庆溘然长逝。

  关于嘉庆的去世还有一个传闻:

  据说嘉庆不仅贪恋女色,还喜欢清秀的小太监,引得后妃与大臣们非议;到了避暑山庄两人更是如胶似漆,嘉庆帝的寝宫后有一座小楼,共两层,据说这个楼就是嘉庆与小太监幽会的地方;

  有一天,两人正在寻欢,忽然一道闪电在嘉庆身上炸开,被雷劈死。

  所以人们议论纷纷,作为一封建帝王,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被雷劈死了。

  大臣们想了一法子,找一体型相似的小太监绞杀,真皇帝放在棺材底部,假皇帝放在上边,运回京城。

  不过这仅仅是一种谣传,嘉庆帝也算是老实本分的皇帝,一生以祖宗基业为重,根据嘉庆帝的病状可以推断:及爱情应该是中途中暑,劳累过渡、医治不及时、过分自信才导致的突然病逝,恰好嘉庆去世的时候遇到下雨打雷,但并非被劈死的。

  嘉庆的死让人捉摸不透,因为死得很突然,并未及时交待后事,也让皇次子绵宁继承皇位变得扑所迷离。

  《清仁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晌夕,上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那木多尔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绵宁。戌刻,上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宫。”

  很明显,《清仁宗实录》中说:嘉庆身体一直很好,没什么病史,在热河避暑山庄染病并没有怎么在意,导致自己的病情恶化,以至于没机会没有将继位人选等身后事都交代清楚,所以才有了皇次子绵宁继位的危机。

  嘉庆弥留之际,已经不能开口说话,只能用手比划,在场的王公大臣们都乱了方寸,只有大学士戴均元、托津沉着淡定,此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藏有密诏的匣子,宣布下一任皇帝人选。

揭秘道光成为皇帝之路(道光成为皇帝离不开这个人的支持)

  按照雍正帝创建秘密立储的办法:皇帝即将去世或者去世后,要立即打开锦匣,宣布皇位继承人,然后才可以为先帝发丧。

  雍正与乾隆说得很明确,“锦匣藏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嘉庆依照家法秘密立储,但继位后,嘉庆二年,乾清宫大火,“正大光明”牌匾被烧毁;

  重修乾清宫以后,重新根据顺治帝遗留下来的真迹做了一块“正大光明”牌匾。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打皇宫,差点将皇宫烧掉;

  嘉庆二十四年,皇宫内文颖馆着火,幸亏救火及时。

  所以嘉庆担心遗诏放到正大光明牌匾后会被损毁,所以改成为了“缄藏鐍匣”,鐍匣长三十三厘米,宽十六点七厘米,体型还是比较大的,至于鐍匣在何处,恐怕只有嘉庆一人得知。

  嘉庆病情恶化以后,大家都在搜寻遗诏在哪儿:

  托津、戴均元在嘉庆身上摸了一遍没有找到;

  随行的十几个箱子也都搜遍没有找到;

  嘉庆帝突然去世,留下大臣们面面相觑。

  嘉庆的儿子及后妃们

  嘉庆一生一共有十四位妃嫔:

  皇后喜塔腊氏:是嘉庆的结发妻子,生有皇次子绵宁;

  是嘉庆唯一的嫡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嘉庆二年去世,嘉庆与喜塔腊氏感情很好,喜塔腊氏去世后,嘉庆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绵宁身上。

  嘉庆四年,嘉庆遗诏家法,秘密立储,亲自书写绵宁的名字,将绵宁内定位皇储。

图片[4]-揭秘道光成为皇帝之路(道光成为皇帝离不开这个人的支持)

  三十多年的时间,嘉庆对绵宁悉心的培养,经常让绵宁代替自己祭祀祖宗天地,出巡陪伴,体会为君之道。

  不过一直到而立之年,绵宁都没有建功立业,绵宁也没有机会在文武大臣们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确实为绵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建功立业:

  当时嘉庆正在热河打猎,因为收获不大,让绵宁与绵恺提前回宫;

  绵宁回宫后,天理教自东华门攻打皇宫,绵宁虽已年过三十,但从未见过打打杀杀的场面,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有五六名天理教教徒从御膳房矮墙向内,如果再北去就是储秀宫,那里是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危机关头,绵宁用手中的鸟枪连续打倒墙上的两名教徒,其他人便不敢上墙了。

  天理教被打败后,嘉庆论功行赏,绵宁得以重赏:

  将大败天理教头功给了绵宁,

  晋封为智亲王,

  赏赐一万两千两银子。

  嘉庆此举自然是“良苦用心”,不过绵宁也颇有未来帝王的胸襟,并未因此而居功自傲,尝尝自谦

  “事在仓促,又无御贼之人,势不由己。幸叨天、祖、皇父、皇母鸿福,却贼无事。子臣年幼无知,于事后愈思愈恐。所有恩纶奖谕之处,子臣有何谋何勇?实不敢当。”

  嘉庆对此很满意,赞赏有加,嘉庆去世时,绵宁已经三十九岁,不管是论嫡子还是长子(绵宁虽为皇次子,但其兄长早夭,应为长子),都应当绵宁莫属。

  皇后钮祜禄氏:是继后,生有皇三子绵恺以及皇四子绵愉

  皇后钮祜禄氏是孝和睿皇后,虽为继后,但毕竟是侧室福晋,虽生有儿子,但绵恺并算不得嫡子

  绵恺很努力学习,但是品质并不是很淳朴,嘉庆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

  嘉庆十八年,绵恺虽然与绵宁一同狙击天理教,所有赏赐,但远远不及绵宁。

  嘉庆二十二年,嘉庆帝指责绵恺不成器,在嘉庆的心里:绵恺压根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嘉庆病逝时,绵恺二十六岁,如果找不到嘉庆遗诏的话,绵恺将是绵宁争夺皇位最大的竞争对手。

  其他的皇子像绵忻(孝和睿皇后所生)

  绵愉(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所生,嘉庆晚年最宠幸的妃子,嘉庆晚年四个子女其中三个是恭顺皇贵妃所生,绵愉算是嘉庆老来得子,自然是宠爱,只是年龄太小,并没有什么封号,嘉庆帝病逝时他才七岁,基本上没有登基的可能)。

揭秘道光成为皇帝之路(道光成为皇帝离不开这个人的支持)

  其实看嘉庆的儿子们,无论是立嫡立长,都非绵宁莫属。

  但鐍匣找不到,对绵宁来说,还是很不利的,为了避嫌,只能是袖手旁观,不参与。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在最后一集有这样一个片段:

  雍正病逝,在葬礼上甄嬛当众宣布:四阿哥历练有成,人品贵重,应继承大统;

  在有人提出疑问时,甄嬛提到先帝将遗诏置于锦匣内,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四阿哥弘历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但仍提出疑问,无非就是没有见到遗诏,可见遗诏的重要性。

  绵宁得以继位,孝和睿皇后(继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嘉庆病逝,大家都不知所措之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绵宁的是内务府大臣禧恩,禧恩是多铎后裔,多铎与多尔衮一母同胞,乾隆为多尔衮平反以后,因其无后,将禧恩过继多尔衮一脉,承袭睿亲王的爵位;

  禧恩的意思是:既然找不到遗诏,在诸位皇子中,二阿哥绵亿最为年长,又是孝淑睿皇后所生,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再加上在平定天理教有功。

  这话自然不无道理,戴均元、托津作为疏密大臣,坚持遵守祖宗家法,他们并不是反对绵宁继承皇位,只是没有遗诏,确实有悖于祖宗家法,名不正言不顺。

  有人支持禧恩,有人支持戴均元、托津(抓着祖宗家法不放);

  众人争执不出一个结果,有人提出:立即派人向孝和睿皇后报丧,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向孝和睿皇后说明找不到密诏,看看是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总管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同首领太监一起六百里加急,直奔圆明园,孝和睿皇后是世泰的亲妹妹,责任重大,世泰自然不敢怠慢。

  而且正好借此机会与孝和睿皇后秘密商讨储君的人选问题。

  孝和睿皇后得知嘉庆去世,泣不成声,她甚至储君是大事,更是当务之急,但遗诏还是没有找到。

  孝和睿皇后出生于世家,为人很是聪慧,而且顾全大局,识大体,颇有头脑,她仔细分析情势,很清楚,王公大臣、皇次子绵宁都将球踢给了自己,在这关键时刻,她必须要做出决断。

  但大清祖制:后妃不得干政,更不可在皇位上说三道四,仔细斟酌后,她下了一道懿旨:

  “我大行皇帝仰承神器,俯育寰区,至圣至仁,忧勤惕厉,于兹二十有五年矣。本年举行秋狝大典,驻避暑山庄,突于二十五日戌刻龙驭上宾。惊闻之下,悲恸抢呼,攀号莫及。泣思大行皇帝御极以来,兢兢业业,无日不以国家为念,今哀遴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走,自当上膺付托,抚权黎元。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公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孝和睿皇后此举在整个大清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她认为:绵宁是已故的喜塔腊氏皇后嫡子,自幼勤奋好学,绵恺各方面都不如绵宁。

  孝和睿皇后并无半点私心,留京大臣将孝和睿皇后懿旨带着前往避暑山庄,和世泰也支持自己妹妹孝和睿皇后的决定。

  在和世泰带着孝和睿皇后懿旨返回的途中,一近侍小太监从怀里拿出以金盒,与祖制规定的鐍匣完全不同,体积小便于携带。

  自雍正起,遗诏置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乾隆写了两份,一份在正大光明牌匾后,一份随身携带;

  到了嘉庆时,为了不出错,改用金盒随身携带,并没有放在牌匾之后。

  那么金盒为什么会在这个小太监身上呢?

  嘉庆前往热河避暑山庄的路上,心情不好,最后一天改成骑马,担心在马上颠簸,就将金盒交给近侍的小太监保管。

  小太监知道这是机密,自然不敢自己打开,更不敢交给其他人,隔了一天,才敢将小金盒拿出来。

  还有一种说法:戴均元、托津找不到藏有遗诏的金盒在哪儿,就将所有的人搜身,在小太监身上搜出来的。

  甭管哪种说法,神秘的小金盒总算是找到了,托津当众宣读:

  “嘉庆四年四月初十卯初立皇二子绵宁为皇太子”

  绵宁得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继位当天,连下几道谕旨。

  七月二十九日,何世泰带着孝和睿皇后懿旨到达避暑山庄,并且将鼻烟壶交给绵宁,对绵宁来说,最后一个顾虑消除。

  说到最后

  绵宁继位后称“道光皇帝”,将钮祜禄氏尊封为皇太后,虽然绵宁只比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小六岁,但视为亲母,非常的尊重。

  对拥戴自己登基的禧恩道光帝重重有赏,并任命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而对于态度暧昧的戴均元以及托津则是一直不重用的态度。

  绵宁得以继位,除了自己嫡长子的身份,确实也离不开孝和睿皇后识大体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