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死得比岳飞还冤)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很简单,狄青搞政治的水平实在太菜了。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1057年,49岁的北宋第一名将狄青,在家中“惊惧而死”,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莫须有”!

  狄青出身寒门、学识不深,却精于战阵、英勇善战,他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叛乱,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终于从一个普通士兵奋斗到官居一品的枢密使,成了站在权力之巅的武将!

  然而,他在权力之巅上仅仅坐了4年,就迅速陨落,最终“惊惧而亡”。

  狄青久经沙场、战无不克,为什么最后会被自己活活吓死?

  他的死,真的比南宋的岳飞还冤吗?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的传奇人生

  一、出身寒门,被刺字充军,却成一代战神

  狄青,字汉臣,公元1008年出生于山西汾州西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6岁那年,狄青因替哥哥狄素顶罪,被抓进大狱、刺字充军。

  没想到,这件坏事却意外成了改变狄青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狄青刚去部队时,只是御马直的一名普通骑兵,后来因为善骑射,被选入抗击西夏李元昊的延州前线。

  当时宋军几乎是屡战屡败,前线的将士都被打怕了,打仗时都蜷缩在后面,没人敢上前。

  人小胆大的狄青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向上级要求做先锋。

  为了掩盖脸上的刺字,狄青打仗时总喜欢戴一副铜面具,猛一看披头散发,状如厉鬼,在军中左冲右突,仿入无人之境,西夏军还未与之交手,就被狄青的这副“尊容”吓跑了胆。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狄青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这股劲头,很快感染到了身边的将士,在他的带领下,宋军开始有了战斗力,打了一场接一场的胜仗。

  据史书记载,在与西夏交战的四年里,狄青共参与了25场战斗,夺取了金汤城、宥州等失地,斩杀敌军部落首领无数,烧毁了西夏的储备粮食数万石,并在敌军的要害之地建造了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

  当然,狄青在如此累累战功的背后,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他先后八次中箭,多次命悬一线,差点死在战场上。

  “(狄青)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宋史》

  巨大的付出换来了巨大的回报。

  狄青一战成名,不仅朝臣们对其赞誉有加,就连皇帝宋仁宗也成了他的“小迷弟”。

  1042年的一天,宋仁宗赵祯专门下诏,想要面见狄青,谁知刚好碰上西夏兵犯渭州,狄青以大局为重,只能先去讨贼,宋仁宗抱憾不已,只能派画师到军中画了一副狄青的画像,挂在宫中时时称赞。

  在朝中,经略使范仲淹、韩琦对狄青也非常赏识,范仲淹见狄青读书不多,便将自己的一套《左氏春秋》送给了他,并告诫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此只有匹夫之勇耳。”

  听了范仲淹的教诲,狄青开始发奋读书,认真研读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在此之后,狄青领兵作战的能力更强了。

  1052年,随着军功的不断增多,狄青的官职也一路高升至枢密副使,这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执政大臣的行列。

  然而,这还不是狄青人生的高光时刻。

  狄青升任枢密副使没多久,朝廷再次收到战报,这次是南方广源州(今越南广渊)的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

  侬智高仅用一个月就攻破了邕州和其他9个州县,建立了大元国,正式称帝。

  宋仁宗闻讯立即派兵讨伐叛贼,但无一例外,全部战败而归。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危急时刻,狄青再一次主动请缨:“臣出身行伍,对陛下的恩德无以为报,只能舍身杀敌,将贼首送予陛下。”

  宋仁宗含泪应允,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送行。

  大军开拔之前,狄青便传下军令:所有宋军在主帅到达之前,不准再战,违令者斩!

  但广西钤辖陈曙立功心切,他想在狄青到来之前打一场漂亮仗,于是便带领着八千士兵冲进昆仑关,结果大败而归。

  狄青抵达南方大营后,立即着手整顿军纪,将违令出战的陈曙、袁用等30余人斩首示众。

  战事未开,先斩大将,狄青此举,很快在军中引起了轰动。

  更令将士们不解的是,狄青不仅不加紧做战前准备,反而命令大军原地休整,整日喝酒庆祝。

  侬智高听闻宋军的抱怨声一日高过一日,便认定狄青是个不懂军事的草包将军,于是,放松了警惕,谁知,狄青出其不意,在一天深夜突然带兵包围了邕州的要塞昆仑关。

  等侬智高缓过神来的时候,手下早已四散而逃,邕州城也成了一片火海,到处是宋军的呐喊和欢呼声。

  狄青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危害一方的侬智高叛乱,宋仁宗论功行赏,便将狄青从枢密副使擢升为枢密使。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统管全国的军政事务,职权堪比宰相。北宋一朝,这个职位除少数几位武将外,一直由文官担任。

  俗话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仕途达到巅峰的狄青,也没能逃出这个结局。

  二、陷入政治漩涡,巅峰陨落、惊惧而亡

  狄青的领兵作战能力一流,但政治智商几乎为零。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在刀光剑雨的官场上,狄青横冲直撞、很快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1044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范仲淹和韩琦,对“是否在西夏修筑水洛城”这件事,发生了争执,二人闹得不可开交。

  为了调和两派的矛盾,宋仁宗赵祯已经派出了宣抚使,与此同时,狄青却奉了韩琦之命,逮捕了范仲淹的亲信刘沪。

  在这场内斗中,狄青最好的选择就是,走个过场,然后静待宣抚使的到来,两边两个大恩人谁都不得罪。

  但狄青不仅立即逮捕了刘沪,还动用了私刑,差点将刘沪打死在狱中,自此之后,范仲淹就与狄青结了梁子。

  无奈之下,狄青只能投奔到韩琦的阵营中。

  可没多久,狄青又把韩琦给得罪了。

  1048年4月,韩琦移知定州,并兼安抚使,狄青任他的副官,当时定州军队松弛、军纪不整,韩琦上任后决定大力整顿军队。

  一天,狄青的手下焦用因私自克扣军饷,被人举报到韩琦处。

  韩琦怒不可遏,立即命人绑了焦用,让其跪在大帐外受审。

  得知消息后,狄青为了保全“兄弟情义”,不问青红皂白,径直走到韩琦跟前,求情道:“焦用在战场上立过功,是一个好男儿,韩大人就饶他一回吧!”

  狄青此话一出,韩琦心中的火气更大了,他冷笑一声,反唇相讥道:“东华门外高中皇榜的状元郎才算是好男儿,你们这些当兵的也配叫做好男儿!”

  说完,韩琦就当着狄青的面把焦用杀了,狄青顿时面如死灰、悔之不迭:他当众违抗军令,韩琦这一刀,难道不是给他的下马威吗?

  青出立于子阶之下,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好儿。”魏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宋史》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但好在,狄青的背后还站着一位重量级的支持者,他就是当朝皇帝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对狄青一直爱护有加,他曾劝狄青用药水把脸上的刺字去掉,但狄青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说:“我要这天下人都知道,再低贱的人,只要肯努力也能身居高位。”

  此言一出,狄青立即成了军中人人仰慕的偶像,他每次出门都会引起全城围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武将,拥有那么大的声望,对他本人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很快,朝堂中谣言四起:

  狄青家的狗长了一个犄角、莫名着了一团火,言官们觉得这是“异相”,而只有帝王出世才会有“异相”发生,难道狄青要称帝?

  “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宋史》

  京城发大水,狄青为了避水搬进了大相国寺,言官们纷纷猜测:狄青这是在求佛祖保佑顺利登基吧?

  还有一次,狄青穿着浅黄色的单衣去指挥士兵,言官们又炸开了锅:他竟敢穿“黄袍”指挥军队,这是居心叵测啊!

  写这些无厘头弹劾的人,不仅有宰相文彦博,学士刘敞,还有一代文豪欧阳修等。

  最终,宋仁宗架不住文官们轮番的弹劾,下旨免去了狄青枢密使的职务,将他贬去了陈州。

  当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宋仁宗心里是十分不忍的,他向宰相文彦博说:“狄青是个忠臣啊!”

  没想到文彦博更加直接地反问道:“太祖皇帝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后来,不也有了陈桥兵变?”

  宋仁宗顿时哑口无言,是啊,往事历历在目,不得不防啊!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但狄青对此一无所知,百思不得其解之下,狄青便跑去找文彦博讨个说法,文彦博直直地瞪了他好久,终于给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无他,朝廷疑耳!”

  狄青如五雷轰顶,这六个字彻底压垮了他。

  狄青明白,一个武将若被朝廷怀疑会是怎样的下场,所以,他在出发去陈州时,对手下绝望地说:“此行必死。”

  为了保命,被贬后的狄青一直谨言慎行、尽量减少外出,但朝廷对他依然不放心,每隔两个月,就要派宦官前来“抚问”。

  结果,不到半年时间,狄青就在陈州惊惧而亡,年仅四十九岁。

  狄青的死讯传来,宋仁宗十分哀痛,不仅为他举办了哀悼仪式,还赐给了他武将的最高谥号——“武襄”。

  一代名将狄青为何壮年而亡?

  狄青作为一个军人,死非其所,冤吗?

  从这个角度上,他确实死得挺冤的。

  但狄青的死,除了外部的政治原因外,跟他自身的缺陷也有很大关系。

  首先,北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压制了狄青等武将的生存空间。

  在赵宋之前,军阀割据与武将夺权,几乎贯穿了整个五代。

  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获得皇位之时,北宋政权最重要的一个治国方针,就是提防手握重兵的武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社会风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士大夫的地位空前提高,军武之人则“贱如草芥”。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比如,狄青刚被任命为枢密使的时候,枢府下属官吏照例要欢迎新领导,然而狄青却因为事情耽搁了好几天。这些下属等得不耐烦,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狄青:“迎一赤佬,屡日不至。”

  “赤佬”是对武将士兵一种非常难听的蔑称,可见他们并没有把这位领导放在眼里。

  不仅整个文官系统瞧不起狄青,就连青楼歌妓也对狄青有偏见。

  一天,狄青受邀参加宴席,忽然,一位花名为“白牡丹”的侍宴妓女来到他身边,当着众人讥笑说:“劝斑儿酒一盏。”

  “斑儿”是嘲笑狄青面上有刺字,狄青气不过,酒席结束后,就借机将白牡丹杖责了一顿。

  狄青身为高层武将尚且如此,地位更低的将士,处境更是难堪。

  在这种“重文轻武”的政治生态里,狄青官居枢密使,势必会遭到文官集团的攻击和反对。

  其次,狄青缺乏必要的政治智慧,得罪了朝中一干重臣。

  狄青出身行伍,性格直爽,却缺乏明哲保身的智慧。

  在狄青如过山车一般的人生中,前半段曾经帮过他的范仲淹、韩琦、庞籍……最后无一不走到了他的对立面。

  最后,在关系错综复杂的文臣集团里,大家达成了一致共识:狄青此人多次改换门庭,人品存疑。

  身居高位,却在朝中无有力同援,这样的狄青如羊入狼群,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最后,狄青心理素质太差,不具备成熟官员的坚韧品质。

  狄青虽然从枢密使的位置上被罢免,但宋仁宗还是顾念他的功劳,给他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只将他外放到离开封不远的陈州。

北宋名将狄青一生简介

  在北宋的官职体系中,身居高位的人特别是宰相大多做不长久,几起几落是家常便饭,像名将李继隆因参与宋真宗兄弟夺嫡之争,也被贬官陈州,后来不照样在澶渊之战中复出,死后配享太庙吗?

  况且,宋仁宗对狄青还是很信任的,他这样的性格,远离朝堂,才是最好的保身之道。可惜,狄青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整日生活在惊惧之中,以致脸上的一个小疮,就要了他的命。

  至于题目中所说,狄青死得比岳飞还冤,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在我看来,狄青和岳飞没有可比性,二人虽同为不世出的名将,但岳飞的军功、操守、政治水平远在狄青之上,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生在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都因一个并不存在的罪名命丧黄泉。

  但狄青遇到了宋仁宗这个“只会做官家”的皇帝,他的一世英名不仅得以保全,连子孙后代也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可岳飞不仅含冤而死,他的妻子儿女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无一得到幸免,从这个角度上说,狄青要比岳飞幸运得多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