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很多人疑问为什么他不是两弹一星)

  上世纪我国之所以决心研发核武器,居里夫人女婿的一封绝密口信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生杨承宗带回了这封口信,直到30年后口信的内容才被解密。

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

  杨承宗的老师是郑大章,郑大章的老师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女儿又是杨承宗留学时的老师,总之居里夫人一家和杨承宗以及中国核武器的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34年,郑大章作为居里夫唯一亲授放射化学的中国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担任专门为他建立的的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副所长,其实整个研究院就两个人,还有一个是他的学生杨承宗。

  放射化学当时在国内尚处一片空白,研究条件很差,设备资金都很匮乏,师徒二人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次阿尔法粒子的放射实验,自制成功了盖革计数器。

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

  1936年当他们准备更进一步寻找中国的铀矿之时,日军却蓄意在华北挑起事端,战争一触即发,为防止研究成果落入日寇手中,杨承宗单枪匹马到上海组建新的镭学研究所。

  卢沟桥事变后,郑大章的舅舅成了大汉奸,他逼迫郑大章担任伪职教育部长,郑大章冒死逃到上海新的镭学研究所。由于战乱,大后方的资金支持已经断绝,师徒二人的研究条件比北平时更为艰苦,为省钱连火柴梗都舍不得扔,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师徒二人仍然坚持研究,又发表了多篇论文。

  1941年,郑大章因病凄凉地死在苏州小巷子里的一座祠堂,以往笑对困难的杨承宗这次却忍不住放声痛哭,他恨天妒英才,夺去了这位唯一跟居里夫人学过放射化学,并本能够为中国的核研究做出更大贡献的天才,他为老师的壮志未酬身先死而哭。

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

  深受老师的影响,杨承宗决心完成他未竟的事业。1944年汪伪政权强制接收了镭学研究所,劝说杨承宗留下来,杨承宗誓不与汉奸为伍,愤而离开。1947年,受严济慈和钱三强的推荐,杨承宗前往居里夫人实验室,师从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莲娜·居里夫妇学习放射化学。

  1951年,杨承宗获得了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以年薪553500法郎另加补贴的高薪聘请他,而国内的工资是每月1000斤小米,无钱可拿,但杨承宗还是拒绝了法国人的聘请,毅然决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此前伊莲娜·居里的丈夫约里奥·居里曾经和杨承宗进行过一次秘密谈话,他对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毛,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也有自己的科学家……”

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

  约里奥·居里此前已经获得诺贝尔奖,时任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杨承宗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这段话背后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过于敏感,他没有做文字记录,而是在心里背得滚瓜乱熟。

  临行前,杨承宗把实验室的钥匙交了出来,伊莲娜·居里却说:杨啊,实验室的钥匙就不要交还了,回去留个纪念,居里实验室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这番话杨承宗永生铭记,那把钥匙也一直被他珍藏着。

  等到启程的那一天,伊莲娜·居里又担心地说道:“杨,我真为你发愁,这么多仪器,你可怎么走啊?”杨承宗满心都是回国的喜悦,根本没意识到,他要携带的的是满满十三大箱珍贵的科研仪器,有的还是敏感的禁运品。

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

  伊莲娜·居里再次伸出援手,不仅无偿赠送了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而且还给杨承宗开了证明信,并派出得力助手布歇士一路护送他到马赛港,杨承宗由此畅通无阻,顺利回到了祖国。

  一回到国内,杨承宗立马将约里奥·居里的话转述给了钱三强,钱三强听完严肃地说道:这是非常机密的大事,我要向上面汇报,对谁都不要说,哪怕是我们的妻子。这一瞒就是三十年,此后杨承宗再也没有向其他人提起过这件事。

  根据安排,杨承宗担任了原子能所放射化学组的组长,50年代科研急需中子源,而唯一的设备被日军损坏了,杨承宗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迎着能穿透金属的射线,修好设备,制成了中国第一个中子源,但他的眼睛却受到了不可修复的损害

杨承宗简介资料介绍

  因为我国铀矿的品质很低,铀235的含量只有万分之几,需要把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以上的多余物质去掉,才能得到一点点铀,国际上还没有这种技术,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谈不上制造原子弹,因此1961年杨承宗被紧急调到铀矿选冶研究所。

  在杨承宗带领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攻克了铀235的问题,保证了第一颗原子弹准时爆炸成功,但因为耽误了治疗,他右眼视网膜早已脱落了。

  1989年杨承宗受邀重访居里夫人实验室,他把当年伊莲娜·居里送给他的那把钥匙又还给了实验室,作为这段特殊历史的见证和纪念。杨承宗90岁时,《当代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一书出版,人们才知道了当年居里夫人的女婿让他传秘密口信的事。

  杨承宗是我国公认的放射化学奠基人,为核武器的研究立下了不世功勋,但一直以来却得不到重视,他的学生都成了院士,可他依旧默默无闻,没有奖章没有报道,连院士名额都没有,很多老同事和老领导为他抱不平,他才终于住进了新建的院士楼,并获得了何梁何利化学奖。毫不为己,一心为国,老一辈科学家的高贵人格永远让人敬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