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很苦吗(有人形容会掉一层皮)

  读博士有多苦?有人将读博士形容为要掉一层皮,的确,读博非常辛苦。读博士与读本科、硕士有很大的不同,读本科、硕士一般都能正常毕业,而读博士却很难毕业,之所以难毕业主要有两点:一是博士的学位论文要求很高。博士学位论文动辄10万字以上,许多高校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查重率低于10%,有的985/211院校甚至要求查重率低于5%才能合格,并且,要求博士学位论文观点新颖,条理清楚,篇章结构合理。一篇10万字以上的论文,几乎原创,而且还要写得精彩,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有的博士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撰写论文,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二是读博士一般都要求在顶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由于顶尖的学术刊物本来就少,而全国又有大量的文章想发表,因此,在顶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十分困难。如何才能在顶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许多博士生都非常发愁,有的人甚至愿意花几万元钱支付顶尖学术刊物的版面费,但是,即使如此也很难发表,由此可见,在顶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确实不容易。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一部分博士生难以毕业。读博士真的很苦、很难,有读博打算的同学,确实要三思而后行。

读博士很苦吗

  NUS的第一个学期就收到一篇90页的论文,不过论文里面有个巨大的漏洞,希望自己能够找出来并且把它补上。第一个学期选择了太多的课程,分析,代数,拓扑,PDE,导致自己也没啥时间弄这篇论文。

  第一个学期的唯一收获就是把博士生资格考试顺利通过了。到了第二个学期,开始读论文了,虽然自己之前也读过论文和相应的书籍,但是给PHD的课题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完成。

  如果那个漏洞那么容易就补上了,怎么可能十几年没人做那个问题。查一下网上的资料,2006年有人做出了类似的一个问题,不仅顺利发了Annalsof Mathematics,还给了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的报告。相比之下,可想而知自己的这个博士课题有多难。

  在这个时候自己也没多想,也没想过换一个容易一点的问题,总想着自己一定能够做出来,然后当时办公室位置紧张,没分到办公室座位,于是自己天天都去图书馆呆着,就带着自己的这篇论文,在图书馆里面一页一页的看。

读博士很苦吗

  后来到了第三个学期,就要开始博士资格考试的口试了,需要做一个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一个报告,然后系里面会让一些老师来给博士生打分,不行的话就要重新再来一次。

  在阅读一开始的那篇90页的论文的时候发现需要另外一篇文章作为基础,于是博士资格考试的内容就以另一篇文章作为主要的框架。这个时候我又再次查一下这篇新的文章,同样是发在Annalsof Mathematics上面,而且自从1996年之后,关于这个课题也是几乎没有新的结果出现。

  这个时候开始觉得压力很大了,就去找老板,老板说:课题不能轻易换,你要坚持做。不过这次的资格考试还算顺利,口试一次通过。但是过了之后并不是轻松的开始,反而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如果博士资格考试不通过的话还可以拿一个硕士学位走人,但是通过了考试就没有选择了,只能争取博士毕业。

  苦海无涯,回头已经看不到岸了,只能够竭尽全力地游到对岸。游到对岸就意味着自己需要把论文的课题搞定,需要把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攻克。于是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非常痛苦的过了一年。

读博士很苦吗

  2013年4月份的时候,一件事情直接把自己从痛苦中敲醒,那就是年过半百的张益唐在孪生素数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向Annalsof Mathematics投稿,三周后被编辑确认无误并且接收。他的生平经历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至今记得他在youtube上面接受采访的时候与记者的对话。“唐诗宋词?我就说两句,不想说它的出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看过他的生平事迹都清楚他为什么喜欢这两句诗,因为这两句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做数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过了45岁几乎就不太可能有什么特别大的突破了,45岁以后的体力和精力和20多岁的时候相比都严重下降,很少有人在接近60岁的时候能够完成华丽的逆转,但是张益唐做到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质的飞越。回到自己,在PHD的期间确实走了不少的弯路,领略了很多艰辛和苦涩。正是张益唐成功的事迹激励了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够让自己顺利毕业。

  再次回到自己的科研上。痛定思痛,决定努力一下重新攻克之前的问题,此时已经是PHD的第三年都快结束了,自己还没有任何结果,办公室的哥们都已经三四篇文章了,师门的师兄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paper,而且老板明确表态,毕业的标准就是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在Ergodic Theory and Dynamical Systems这个杂志上。

  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结果的自己,压力山大。于是,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毕业,就逐渐开始奋发图强,再次从那篇错误的文章入手,重新从别的角度来审视那篇文章,看看能够从哪些地方寻求突破。在那篇文章里面,作者着重于研究一个叫做Fibonacci的多项式,在和老板的交流中,发觉可以把Fibonacci多项式做出推广,以寻求新的结果。

读博士很苦吗

  终于,在PGP宿舍独立工作一个月之后,搞出了自己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就是Real Bound Theorem。当时总算感觉放松了一下,可是告诉了老板这个结果之后,悲剧再次发生。被老板告知有两个人已经差不多写好了一个的结果(后来我知道他们发表在了Nonlinearity这个杂志上),这就意味着自己不可能凭借这个结果拿到博士学位,需要把原来的问题攻克才能毕业。这个时候PHD的第三年已经结束。

  到了第四年,需要轮到自己真正攻克问题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做出来才能毕业,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导师给的论文课题是关于实系数多项式的迭代,这里c是实数,是偶数。在这个问题下,没有任何额外的条件,这和那些每次科研遇到障碍就开始加条件的方向截然不同。

  做科研好比一支部队在打仗,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就喜欢在一个鬼都打不到的地方乱放枪,把别人的论文改改条件就变成自己的文章,甚至连自己的条件是不是相互矛盾都不知道。但是有的人立志就是要做难题,这个时候就好比这支部队接到的任务是攻下山头,首先就必须打掉山头上面的碉堡,就需要集中所有的人力和火力来攻取,就必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排除其他所有障碍物。

  当时为了集中注意力,在第四年的时候自己每天晚上都在系大楼的四楼教室里面呆着,因为安静并且没有人来打扰,特别适合思考问题。除了每天晚上到四楼独立思考问题,每周还要和老板讨论问题,不停的看看有没有新的办法来做原来的问题。单调的生活就这样持续了PHD的第四年。

读博士很苦吗

  到了PHD的第四年快结束的时候,终于找到方法来突破原来的问题,至少看起来成功的希望非常大。不过悲剧再次发生,用这个方法来研究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不够完美的,心情再次从大喜到大悲,感觉离毕业又再次远了一步。不过这个时候要是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必须努力向前,作为一个第四年的PHD已经没有时间用来彷徨了。经过两周的不懈努力,终于做出来了,这个时候感觉离学位再次进了一大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