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刘禅还当了29多年皇帝呢)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我个人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这己成为历代公认的定案。诸葛亮去世后,他还当29年皇帝跟他是没有多大的关系。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讲:“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这句话讲如果刘禅不行,就废掉另立鲁王刘永。如果刘禅真的值得托付,刘备不会讲这样子的话。但是当时也没有办法,因为自己另外两个儿子还年幼。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从《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的记载来看,根本不是后主传。因为后主传记载的内容都是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等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刘禅自己对于军政的处理事情。翻遍《三国志蜀志》各人的传记也几乎没有他们向刘禅建议和采纳,也没有询问过大臣对军政的处理意见。当然也不是没有,只是非常少。同样曹魏、东吴则记载大量大臣的建议和魏主、吴主大量采纳和询问的记录。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刘禅不管事,二是陈寿为刘禅遮丑。比如陈寿讲蜀汉因宦官黄皓乱政而亡国,但是只有这样了一句话,黄皓具体做了那些事情没有记载。要知道陈寿、李密、诸葛尚、谯周都是当代人,但他们都不讲。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担任刘邦年轻不能分辩是非。让公正无私襟怀坦白的董允担任侍中负责宫中事。这时刘禅已经二十岁了,诸葛亮仍然认为其朱紫难别。魏主曹叡比刘禅大两岁,面对蜀汉北伐亲自坐镇长安。据史书记载董允担任侍中经常对上正色劝谏刘禅,对下则严厉斥责宦官黄皓。董允在世时,黄皓虽然仗着刘禅的宠信,但也不敢干预朝正。虽然史书记载董允经常上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黄)皓。但很多事并没有具体记载。只记载了刘禅经常想扩充后宫,董允讲你老婆已经那么多了,超过天子的标准了,但刘禅不听。董允去世多年后,刘禅想起董允老斥责黄皓。史书记载刘禅的原话:吾常恨之。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但他已经安排了接班人。诸葛亮遗嘱交待让蒋琬、费祎接班。这是在诸葛亮生前早就准备好了。比如蒋琬还是个小县令时因为不理事又常喝醉酒,当时刘备大怒要诛杀蒋琬。诸葛亮求情讲:“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意思是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之材,才能不是仅限于治理一个县。而且他为政是以安定百姓为主,不会去做表面功夫。请主公多加考察。刘备看在诸葛亮的面上只是把蒋琬免官。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诸葛亮当时的地位,也注意到了当时只是县令的蒋琬是社稷之器。诸葛亮当政后起用重用培养蒋琬,让其作为益州人张裔副手留府事,即代诸葛亮处理相府事。张裔去世后,蒋琬为正,益州人马忠为副,共署(留)丞相府事。也就是说由他们两人代诸葛亮处理丞相府事。这就是在培养他们。当年刘备就是让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基本上诸葛亮北伐,后方的事都是交给蒋琬。费祎也是如此,诸葛亮把费祎带着去北伐。益州人评价: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诸葛亮在《将苑》写道:夫国之大务,莫先於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踰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於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国防。在这个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灭亡。所以一旦国家危难之时,君臣应齐心协力,废寝忘食,共同谋划,选择有能力的人担当重任。如果平安稳定的时侯没有去想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不然当敌人来时不知道害怕,这就好像燕子把巢修在帐幕,鱼在鼎中游,很快就会死亡。蜀亡时刘禅的所为就如诸葛亮所说的一样。

  诸葛亮、蒋琬、费祎执政时都是非常注重国防防御,就算魏国不来打,也是做好准备。他们都是常年坐镇汉中、涪城、汉寿(葭萌)等地战略要地。涪城类似于汉中的战略地位。涪县之北就是阴平郡。葭萌城(原来属于广汉郡)东接巴西,南接广汉,西接阴平,北接汉中。阴平是蜀汉东北重要葭萌关、白水关、江油关屏障。诸葛亮不用讲是常年在汉中坐镇。蒋琬在公元236年就坐镇汉中,公元241年坐镇涪城。公元244年曹魏大举伐蜀汉,大将军费祎从涪城率军至三岭截击。曹爽跑得快加上争险死战才逃过一劫。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是后处蜀、魏界,固险重守,自丞相(诸葛亮)、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皆镇汉中。(涪城)于蜀为东北之要,蜀时大将军(费祎)镇之。(葭萌)蜀亦大将军(费祎)镇之。—《华阳国志》

  从刘禅继位开始,诸葛亮就是实行一内一外。丞相诸葛亮驻汉中,长史蒋琬、参军马忠署留府事。大将军(大司马)蒋琬驻汉中,尚书令大将军费祎、卫将军姜维录尚书事、侍中守尚书令董允。大将军大将军费祎驻汉中,尚书令吕乂。从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任重臣都是坐镇蜀汉大门汉中和战略要地。北东南还有镇北大将军王平、车骑将军邓芝、镇南大将军马忠。

  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三国志》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蜀汉凭借重险之固挡住曹魏,但自诸葛亮、蒋琬、费祎皆固险重守。险要如果没有人去经营也是没有用。公元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宦官黄皓撑控了朝政,蜀汉无人能压制。公元262年姜维请求刘禅杀掉黄皓,但刘禅不听。姜维知道自己彻底得罪黄皓,只得率三万精锐前去沓中避祸。因为黄皓弄权,益州人非常不满。因此益州人越来越怀念董允。公元262年宫中的一棵树无缘无故折断了。谏议大夫谯周非常担忧,认为是上天的警示。但又不能跟别人讲。于是在柱子上写:“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意思是说曹的意思是“众”,魏的意思是“大”,众而且大,天下之人就当聚会一处,具备而转授,怎么还会有立国为皇呢?

  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谯)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三国志蜀志》

  在姜维避祸沓中,司马昭决定趁姜维远离巢穴之际伐蜀。蜀所恃赖,唯(姜)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公元262年冬司马昭派钟会在关中训练军队。当时曹魏上下都不同意伐蜀,毕竟有两次前车之鉴。就连邓艾也坚决不同意。一位反对的将军被杀。司马昭亲自派人找邓艾谈话后才同意。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公元263年曹魏开始集结军队并打造战船作出伐吴的准备。但姜维认为是曹魏的真实意图是伐蜀。姜维马上向刘禅上书请求派廖化张翼加强阴平桥和阳安关防守。但刘禅听黄皓的,黄皓听巫师的。不仅没派人去还压下姜维的上书。蜀汉上下都不知,也并没有进行战时动员。

  (姜)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黄)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公元263年八月魏国集结十八万伐蜀,邓艾率三万人攻击姜维,诸葛绪率军三万人进攻武都切断姜维归路。钟会率十二万人攻汉中。刘禅这才派廖化率军前往沓中救援姜维,因为前面有诸葛绪进攻建威,廖化只得在建威严阵以待。张翼、董厥率军前往阳安口。但是阳安关守将蒋舒投降,以致阳安关失守。钟会留下数万人围汉中诸城,率剩下人马直扑剑阁。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这时姜维摆脱了邓艾、诸葛绪六万人的追堵退往阴平和廖化会师。姜维立马前去阳安关,但没有到达得知阳安关已失。姜维立马抢先一步赶到剑阁布防,途中碰到支援阳安关的张翼、董厥所部,一起前往剑阁。我个人有个问题就是张翼、董厥如果能早一点到达阳安关,即使蒋舒投降,阳安关也不会失。可能是刘禅太迟让他们去支援了。阳安关的失守咎在刘禅和黄皓,不能怪在姜维身上。而姜维也给诸葛绪邓艾的六万人给拌在沓中,支援不了汉中。

  当时钟会夺了诸葛绪军权,十余万人给姜维堵在剑阁,粮草将尽已准备退军。(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而邓艾偷袭阴平直趋涪城,诸葛瞻不听黄崇建议速进据险而守不要让邓艾进入平原。让邓艾深入,以致全军覆没。咎在诸葛瞻,姜维焉能两济?据史书记载魏国大举伐蜀了,刘禅居然还认为魏军打不进来,所以沿途根本没有做战争动员。诸葛亮讲的没错,刘禅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於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三国志蜀志》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当时南中霍弋得知魏国伐蜀请求带兵入成都勤王,刘禅以备敌既定不许。这是什么天才逻辑?据史书记载刘禅曾召永安都督阎宇率军西还勤王。这个阎宇是黄皓的亲信。但是史书没有记载阎宇有任何跟魏军交战的记录。这时成都虽然面临邓艾的进攻,成都是坚城尚可背城一战。姜维得知诸葛瞻败了,立马弃剑阁率四五万步骑赶到广汉。但这时刘禅派人向在广汉雒县的邓艾投降。邓艾率军赶到成都城北受降。刘禅舆榇自缚向邓艾投降。然后刘禅向各地蜀军发布投降的命令。姜维军中将士收到投降命令后姜维率将士向在涪城的钟会投降。据史书记载当时姜维军中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我个人认为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还能当29年皇帝跟他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诸葛亮安排好一切后事了。有蒋琬、董允、费祎等人相继担任宰相,蜀汉才能相安无事。蜀汉灭亡后,姜维还密谋复国。他们不过是报先帝(刘备)、诸葛亮厚恩重托而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当刘禅投降的消息传至南中,庲降都督霍弋身穿丧服,痛哭告祭三日。其部下诸将都劝霍弋应该尽快投降魏军。霍弋说回答讲:“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公元264年霍弋得知刘禅被曹魏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县公。霍弋才上表投降。司马昭让他担任南中都督,继续统领南中军政。霍弋会如此,还不是为了报答刘备之恩。当年其父霍峻去世,刘备带着群臣前去祭拜并在墓地留宿。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在刘禅去了洛阳后,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和故蜀汉臣。席间表演蜀舞,蜀汉旧臣无不落泪。只有刘禅喜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讲: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意思是讲人没有心肝怎么能这个地步。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保他长久,何况姜维。

  有人为刘禅翻案讲他这是在装傻,这样就能保全性命了。这就有点无稽之谈了。即使刘禅落泪那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司马昭优待刘禅就是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和益州百姓人心。霍弋、罗宪等人保境不降不就是要看曹魏怎么对待刘禅。霍弋不是讲如果曹魏礼遇刘禅,我就投降。万一危辱,我就死战不降。

  公元264年正月成都爆发钟会之乱。刘禅被迁洛阳时,因为当时十分混乱仓猝,原蜀汉大臣没人跟随刘禅一起,只有郤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舍下自己的妻儿老小只身随刘禅前往。刘禅靠谷郤正的开导指教而事事合宜得体,没有引起什么缺失,于是感慨长叹,悔恨对郤正的了解太晚了。郤正在宫中任职三十年,既不为黄皓所喜欢也不讨厌,所以他一直没有升官。刘禅连身边的人都没看清理。黄皓的结局不详,一开始邓艾得知黄皓奸险要杀他,黄皓贿赂邓艾身边的人逃过一劫。

扶不起的阿斗典故有道理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