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什么提到东方朔?《西游记》并不只是提到东方朔,而是以东方朔引领全书,第一回书中,东方朔就隐藏在了“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这句话中。至第二十六回,孙悟空遍访三岛寻访灵根,东方朔露出真容,照应了开篇故事。这是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符码,不是提一提那么简单。

那么,吴承恩为何以东方朔开篇,“东方朔”究竟是何寓意呢?
东方朔著《十洲记》,隐瞒偷桃故事
第一回书“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从鸿蒙初开写起,引出了花果山。书中说,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这句话,典出东方朔《十洲记》。
《十洲记》开头是这样写的:“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又始知东方朔非世常人,是以延之曲室而亲问十洲所在所有之物名,故书记之。”
“又知东方朔非世常人”这句话缺少前提条件,汉武帝是如何知道东方朔不是世间普通人呢?这其中,就隐去了东方朔偷桃的传说。
据说,汉武帝生辰之日,一只黑鸟飞临汉宫。武帝不认识这只鸟,东方朔告诉他,这是青鸾,西王母的坐骑,王母前来为陛下祝寿。顷刻间,王母带着七颗仙桃降临,汉武帝设宴款待了她。王母请汉武帝屏退所有侍者,只他们两人共享天上仙果。汉武帝吃了仙桃,觉得十分美味,便留下桃核,打算栽种。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
正当两人说话间,大殿南厢的窗外,有一个人隔着屏风向内窥视。王母一看,认得是东方朔,对汉武帝说,屏风后面偷看的小子,曾经三次偷吃我的仙桃。经王母这样一说,汉武帝“始知东方朔非世常人”。

这件事,被孙悟空说破。第二十六回书中,孙猴子推倒五庄观人参果树,寻访仙药救治,来到了方丈山,求东华帝君出方救树。此时,“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这个童儿,正是在屏风后偷看王母与汉武帝吃桃的东方朔。书中写道:“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西游记》言之凿凿,东方朔果然曾经偷桃。
只不过,这个小童是不可能去天上偷西王母仙桃的,偷桃的事原本恐怕是东方朔曾经的劣迹,被他自己神化了,汉武帝于是认为他不是世间凡人。孙悟空一语道破天机,揶揄东方朔:“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也毫不客气,回敬猴头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
以“老贼”回敬孙悟空,东方朔实际上承认自己是“小贼”,其偷桃之事也就昭然若揭了。看来,《西游记》作者对这个东方朔颇不以为然。为什么呢?
东华帝君是何方神圣,猪八戒为何大骂蓬岛三星
《十洲记》中,记载了《西游记》中所说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十洲记》中的凤麟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沙僧所据之流沙河,既是东方朔笔下的西王母之地,又是杨景贤《西游记》中的恒河沙,是佛道两家的地界。所以,吴承恩以《十洲记》开篇美猴王的故事,花果山即“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天地灵根就隐藏在这里。
孙悟空掀翻了人参果树,与地仙之祖镇元子打赌,要医活这颗仙树,便去三岛寻找仙方。第一站,猴子来到了蓬莱岛,见到了福禄寿三星。福星告诉孙悟空:“那人参果乃仙木之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
孙悟空无奈,又来到方丈岛,东华帝君也说了福星相同的话:“这万寿山乃先天福地,五庄观乃贺洲洞天,人参果又是天开地辟之灵根,如何可治?无方,无方!”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原来,花果山、五庄观,以及菩提祖师修炼罗汉金身之地是一个地方,都是“灵山”。灵山有“灵根”,灵根就在东方朔的《十洲记》中。

就在孙悟空离开蓬莱岛时,三星出于好意,先一步来到五庄观说和,替孙悟空说情,请唐僧不要念紧箍咒。猪八戒一见三星,便毫不客气地带枪夹棒地骂他们是“奴才”。福星不服,问猪八戒为何骂三星是奴才,猪八戒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做添寿、添福、添禄?”
猪八戒与蓬莱三星似乎没有宿怨,为何对他们“添寿、添福、添禄”十分不满呢?三星究竟是谁的奴才?猪八戒骂三星,也有指桑骂槐之意,真正骂的是东方朔。
东方朔原本是一个人名,但在《西游记》中,却是“斜月三星洞”中的一个笔画。朔,即每个月的初一,叫“新月”,是上弦月,犹如“心”的一钩。这轮新月悬挂在东方,是《西游记》中的“东方朔”,加上蓬岛三星,就是“斜月三星洞”之“心”。故而,东华帝君出场时,书中这样写道:
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蓬岛三星“添寿、添福、添禄”,并不是给大众造福添禄增寿,而是为皇帝“宣加寿龄”,侍奉东华帝君之类的神仙。猪八戒骂了三星,捎带了东方朔,更是不满东华帝君。那么,东华帝君哪里招惹了猪八戒呢?
“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这回书中,观音菩萨奉如来佛祖法旨,来到长安寻访取经人。观音没有直接去找陈玄奘,而是带着木叉在长安卖袈裟、禅杖。观音沿街叫卖“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要价如此,遭到了愚僧的嘲笑,大街上也没有人理会他们。于是,观音、木叉来到了“东华门”。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