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压根不在一个档次)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综合实力,李秀成甩开陈玉成几条街,两人不是一个档次。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一、对人才的培养,陈玉成不如李秀成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2万多精兵因内斗而死,包括杨秀清在内的许多高级将领殒命,太平天国元气大伤。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一言不合就外出,带走10万兵马,还拉着一帮中层将领离开,导致“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太平天国处在危急存亡之秋。

  陈玉成、李秀成,两人年纪相差十几岁,他们都是广西藤县人,两家的距离也就几百米,起初关系很不错。藤县老乡,以及“老兄弟”的身份,他们曾经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太平天国中兴的顶梁柱,就是陈玉成、李秀成。

  那么,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究竟谁更厉害,对太平天国的贡献更大呢?笔者认为,陈玉成除了在作战勇猛方面超越李秀成,综合实力远不如忠王,两人不是一个档次。

  对人才的培养,是考验将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培养出优秀人才,为集团储备精英,才有望取得胜利,建立新王朝。这一点,陈玉成比李秀成差了很多。

  1857年,石达开外出单干,陈玉成接管“靖难之师”,这是当时太平天国最精锐的部队,没有之一。石达开的“靖难之师”,参与江西之战、江南大营之战、武昌之战,战斗经验丰富,是一支劲旅。

  士兵强悍不说,陈玉成麾下的将领也是“老将”,许多人都是从广西一路拼杀而来,黄文金、赖文鸿、赖文光、刘玱琳、梁成富、陈得才、李四福,他们在天京事变之前,已经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可以说,陈玉成的开局非常好,太平天国的精兵悍将,大多在他手中。但是,陈玉成在随后的战斗中,并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尤其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陈玉成重用的将领,大多都是亲信、家族,而不是“外来人”,导致后期人才凋零,尤其是刘玱琳被杀后,英王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这是他被诱捕的重要原因。

  李秀成就不一样,麾下精兵悍将,都是自己训练出来。石达开单干时,留在太平天国的将领,陈玉成最强悍,兵力多、粮草多、领地广,李秀成几乎就是一个典型的“光杆司令”。

  李秀成的领地,只有一个处在秦定三6万大军包围中的桐城,麾下兵马不足7千,其中只有3千人具有战斗力,处境非常糟糕。如此,李秀成连清军最差的部队都很难打得赢,只好不断请求“盟友”协助,但李秀成懂得培养人才,训练士兵,并后来居上,跟陈玉成并列。

  《李秀成自述书》中,李秀成谈到自己的困境时说:“那时候,还没有成名,许多事都要依靠英王(陈玉成),只是打下手而已。”

  兵力不多,将领稀缺,没关系,可以自己去训练、培养。1857年,李秀成去寻找同样受清朝追击的“捻军”合作,跟张乐行联手作战,并将“捻军”纳入太平军的战斗序列,这是太平天国能够中兴的重要原因。

  天京事变前,没啥机会露面的陈坤书、谭绍光、蔡元隆、汪海洋、谭体元、郜永宽、汪安钧、黄子隆、陈炳文、吴定彩、黄金爱、陆顺德、吉养元、童容海,这些后来纵横江浙的大将,都是李秀成去培养出来。

  就拿汪海洋、谭体元、吉养元来说,他们之前追随石达开外出创业,希望能跟着“战神”翼王建立战功,封侯拜将,享受荣华富贵。石达开屡战屡败不说,这些人也没机会冒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1860年7月,汪海洋等人北上,投靠李秀成,参与东征,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太平天国灭亡后还继续战斗。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如何培养人才,陈玉成显然不如李秀成。结果是,随着老一代将领的阵亡,陈玉成麾下居然拿不出能打仗的“新生代”将领,士兵也是越打越弱。李秀成则不断培养人才,训练精兵,而且懂得如何是“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最终夺取江浙地区。要知道,杨秀清时代,猛将如云,部队凝聚力强,但搞不定江浙,李秀成却做到了。

  二、战略眼光,陈玉成格局有限,李秀成则是一流

  不以成败论英雄,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确实有顶级主帅存在,他就是忠王李秀成。从战略眼光角度看,陈玉成格局有限,李秀成是一流,如果不是清朝勾结列强,如果不是洪秀全太无能,李秀成绝对能成功。

  纵观晚清,李秀成的战略眼光,应该跟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一个档次,他们的综合能力强悍,具有全局意识。可惜,他们属于不一样的阵营,人生的命运也就天壤之别了。

  必须承认一点,陈玉成打仗很勇猛,可以用悍不畏死来形容,但战略眼光还是有欠缺,格局不行。陈玉成不知道保存实力的重要性,也不知道积蓄力量,寻找克敌制胜方法,而是一味蛮干,被湘军牵着鼻子走。

  安庆之战,陈玉成有限的格局暴露无遗。都知道,胡林翼整顿过后的湘军,已经不是曾国藩起步可比,在“围点打援”战术下,以太平军现有的能力,根本无法突破,只能在消耗战中被拖死。

  湘军拥有强大的水师,确保湘军补给充足的情况下,还能截断太平军的粮食运输线,实现对城池的合围。太平军缺乏水师,也缺乏攻坚作战的重型武器,更缺乏一块稳定的“粮食产地”,想要打破湘军的“堡垒战术”,难上加难。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安庆守不住,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连林绍璋、洪仁玕都不愿意救援,只是洪秀全强迫增援才不得已而为之。安庆守将叶芸来要求突围,不要继续坚守,陈玉成则担心领地丢失,不让突围,还一味与湘军浪战,结果很惨。此时,曾国藩、胡林翼进行“围点打援”,铁了心要消灭陈玉成的主力,他却“主动”配合,也是醉了。

  安庆之战,城内太平军一万六千多人全部被杀,叶芸来阵亡。陈玉成带来增援的数万太平军,包括刘玱琳在内,几乎损失殆尽。刘玱琳麾下的精锐步兵,是陈玉成最能打的步兵集团,他们大多来自广西,单兵战斗力强悍,意志坚定,忠诚度也是一流,他们的阵亡,对陈玉成的影响是致命的。

  城池没能守得住,还损失了主力,且得罪了包括李秀成、黄文金、杨辅清在内的其他诸侯。陈玉成力排众议,非要作战,将他们的兵马投入“绞肉机”,李秀成女婿黄金爱负责断后时差点被坑死,吴定彩则入城协助叶芸来,一起阵亡沙场。如此,陈玉成困守庐州时,没人愿意去救他,导致陈玉成在寿州被苗霈霖诱捕,受凌迟处死。

  武昌、九江、湖口的丢失,是湘军“堡垒战术”的胜利,靠拼消耗取胜,安庆也是如此。安庆地位虽然重要,却不好防守,明知道投入部队厮杀没希望,还非要浪战,不知道保存实力的重要性,这是陈玉成的悲哀。城池丢了,可以找机会夺回来,精兵悍将可不是随便能训练出来。

  反观李秀成,他眼光长远,懂得全局策划,更知道如何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重要性。湘军、太平军力量对比悬殊,武昌、九江、湖口失守,以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丢失,李秀成意识到一个问题:“打持久战,太平军顶不住,必须找出路。攻取江浙,是获胜的关键。”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面临两线作战,究竟是先消灭湘军,还是歼灭驻扎江南的八旗、绿营,成为摆在太平天国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陈玉成、李秀成负责政务后,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且越来越严重。

  历史经验,夺取长江中上游,才有利于镇守南京,故而许多人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攻打湘军,解决主要敌人。想当年,朱元璋面对陈友谅、张士诚的威胁,就是先攻打陈友谅,然后消灭张士诚,最终北伐燕京,驱逐蒙古骑兵,建立大明。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但是,太平天国的处境,与朱元璋不一样,不能照搬模式。道理很简单,曾国藩和胡林翼,远非陈友谅可比,他们的眼光,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都令人十分忌惮。陈友谅是割据一方,且杀戮同僚过多,不得人心;曾国藩的湘军,则是背靠清朝,战略资源雄厚,拼消耗就能打垮太平军。

  朱元璋、陈友谅以大规模会战交锋,直接决出胜负,曾国藩、胡林翼则是凭借战略资源优势,实行“堡垒战术”,铁了心要拼消耗。如果真的能力打垮湘军,杨秀清时代为何不这么做?陈玉成、李秀成主政时,太平军战斗力远不如杨秀清时代,而湘军实力更强,岂能轻易获胜。

  李秀成以攻取江浙作为核心,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否则太平天国也不会在丢失长江上游后还能坚持3年。占领江浙,意味着什么?清朝财税一大半,出自江浙地区;与列强联系,江浙是前沿,可以获取先进武器。可以说,夺取江浙,太平军才有坚持下去的资本。

  事实证明,李秀成占领江浙之后,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充队伍,且列装先进武器,让曾国藩十分畏惧。雨花台之战,李秀成一度攻入湘军大营,并击伤曾国荃的左额,只是天降大雨,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曾国荃绝望了,湘军营垒危在旦夕,可惜李秀成后方不稳,且粮食补给跟不上,只能结束雨花台之战。

  曾国藩担心李秀成再次进攻,让弟弟曾国荃赶紧撤兵回来,离开雨花台。遗憾的是,洪秀全糟糕的“进北攻南”作战失败,以及江浙叛徒迭起,清朝与列强勾结,李秀成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再则,江浙战场厮杀,李秀成以西洋民船组建水师,仅凭几搜船只,就让黄翼升水师吃尽苦口,他的近代海军意识,比同时代的曾国藩还要先进。

  雨花台之战,曾国藩真是吓得胆战心惊,魂飞魄散。再看之前的安庆之战,陈玉成集中兵力与湘军激战,连外围防线都不能突破,跟曾国荃的“吉字营”都没机会“碰面”。究其原因,就是陈玉成所部装备不行,缺乏先进火炮、火枪,在湘军深沟高垒面前进展艰难。

  李秀成知道夺取江浙的重要性,也知道“近代化”的重要性,他不仅要占领江浙,还要推行一些“近代化”措施,挽救太平天国。李秀成身边,聚集一帮洋人,他们是忠王的重要参谋。1864 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在自述书中,他建议曾国藩进行近代化革新,引进西洋科技,组建近代海军,以此抵御列强,捍卫民族利益。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由此看,李秀成的综合能力,远非陈玉成可比。李秀成类似掌舵者,陈玉成则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可惜,太平天国“山头主义”浓厚,洪秀全的“封地制”让诸侯各自为政,如同一盘散沙,陈玉成、李秀成彼此也充满矛盾。如果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天王”,陈玉成接受指挥,清朝就有得受了。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不要怕,这儿没有熟人,高低整两句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